什么是国学?尽管学者、专家阐述者众多,但是学术界至今并未达成共识(www.jianshu.com/p/bee7fdf9ee65)。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
小说伯乐猫猫推荐好文之三,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大赞支持。
首发自番茄小说,看似是小说的文章,却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作为山里的孩子们,特别还是处于战争阶段时候的他们,是没有办法掌握自身命运的。因为他们处在战争的环境中,只能由当时的战争局势来决定他们最终的归途🤔
平静叙述的表面下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克制的语言更能触动人心。“我”不知上进,游走于乡间,对未来有些迷茫,在过普通日子和成为枭雄之间矛盾不已,直到遇到一个老人,听着他讲述自己的过往,让他深受震动。老人的一生可以说尝尽了苦痛:父亲当兵不复返,未曾谋面的妹妹刚出生就被溺死,姐姐在十五岁那天进山落崖,娘亲也在自己上战场后病逝......可以说这是悲惨到底的人生了,但老人面对过去的风雨波浪,已经淡然很多。老人的故事震动了年轻的“我”,身在乱世,能有平静普通的日子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分,至于征杀疆场,到底为了啥呢,帝王的伟绩都是平民的尸骨和眼泪。昔我往矣,迎春花年年开放,却不见故人。
这是一篇带有强烈“余华风格”的作品,作者抓住了《活着》的“魂”,讲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是与经典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和文字的致敬。
推荐新人作品。
文中没有一个角色是多余的,都是一个撑着一个的普通人。
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爱有多伟大,但我们看到了那个姐姐走进山里,丢下一篮菜叶子和一朵迎春花;看到那个母亲装作没听懂孩子说的谎话,只能夜夜咬着被角偷偷抽泣。苦难并不始于母亲如何将最小的女娃扔进河里,也不止于姐姐为了家中温饱从此再没回家里,而是她走了以后,剩下的人在往后的日子是怎么继续活下去。
战争的段落很长,可笔墨并不在于这些战士是如何热血,它一直在问,你真的知道你在打谁吗?你知道此时该恨的人是谁吗?是的,我们都想在灾难里找到一个可以去恨的对象,可是回头去看,就连那朵迎春花也只是如期绽放,只是许多人没能等到下一年而已。
于是我们会知道,有些苦是问不出结果的,苦只会变成麻木,由麻木再走向超脱,最后走向所谓的安静清明。
我们只能先活过这场漫长的冬,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有多刺耳,但只要还能听得见,都是未被时代燃烬的福分了。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夏莉 沈如昭得胜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我退亲。 彼时我手里还拿着给他的桂花糕,闻言愣了很久,久到桂花糕在我手里变了形状,久到他皱...
(民师岁月) 讲台上的尊严 那是初为人师的深秋,上午最后一节课的钟声敲响时,我的胃袋正发出雷鸣般的抗议。站在讲台上的双腿像灌了铅,冷汗顺着脊背蜿蜒而下,粉笔字在眼前晕成模糊的...
[文章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番茄小说;作者:陌根_ 文责自负] 我在年轻时,厌倦了田里的劳作,终日游荡,就爱去那些人多的市井和别人聊天厮混,于是得到个“不务农事”的美称。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