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1020-1077),字子厚,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张之洞出生时,他的父亲张...
山西祁县乔家堡乔氏是清末民初闻名全国的商业家族,是晋商的代表。乔氏家族最早可考的始祖是乔守纪,历经繁衍生息,传承至今已历15世,代表人物有: 乔贵发:乔氏发迹始祖,幼年父母双...
眉山城里,名闻天下的是三苏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门口有一副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撤父子三人。“三苏”并称...
康百万家族又称河洛康家,明洪武年间,其始祖康守信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康店镇定居。之后,康家在此辛勤耕读,经商传家,家族渐渐兴旺发达,乾隆时进入全盛,渐成中原巨...
西晋以来,中原大批汉人南迁,唐宋时期其中一部分人进入闽粤赣边界地区,并逐渐与当地原住民相融合,成为客家先民。元末,培田吴氏开基祖吴八四郎迁至福建宁化,元至正四年(1344年)...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年)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杨升庵一生勤奋好学,...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直隶容城(今河北保定容城)人,明末清初理学大家,与黄宗義、李颙齐名,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晚年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从者甚众,...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领衔人物。郑板桥出身寒微,幼丧母,由乳母抚养。少年聪颖,随其父学。康熙秀...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人,清朝名臣、著名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内阁学士、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藏着一部未写完的家族历史 当我们谈论 “根” 时,我们在寻找什么? 是泛黄族谱上的斑驳墨迹,是宗祠梁柱间的袅袅香火,是祖先在迁徙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是流淌在我...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 是记录一个家族世系传承、 成员关系及重要事迹的文献载体, 既是血缘脉络的传承, 也是家风文化的传承。 家谱的核心构成 世系图:以图表形式展示家族...
一没谱不找谱,二残谱不修谱,三有谱读不懂,这些问题,在百家堂姓氏文化馆这里都能解决。 传统延续与文化断层 在广东博罗茹屋等传统村落,家谱编纂与祠堂修缮仍是维系宗族认同的核心活...
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背后蕴含着诸多不为人知的 [秘密] 家族迁徙与分布 家谱一般会详细记载家族的发源地,通过家谱可以看到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从家谱中能了解到家族成员...
祖德记录人生传承 { 电子家谱 } 你是否试过翻出泛黄的相册 却叫不出照片里某位长辈的名字 是否听过老人口中零散的家族往事 却没能及时记录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有了更好的方...
龙门古镇孙氏家族为三国孙权直系后裔。西晋统一天下后,孙权支庶散居各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孙权第二十七世孙孙忠迁至龙门,继继绳绳,繁衍壮大,传承近40代,绵延千...
为什么现代人不修谱、难修谱? 社会结构的变迁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传统家族依赖聚居环境维系,而现代社会人口迁徙频繁,家族成员分散各地,血缘纽带淡化,修谱的“集体需求”减弱。 核...
家规家训[https://zhida.zhihu.com/search?content_id=256800850&content_type=Article&match_ord...
祖德记录人生传承(电子家谱) 寻根问祖·传承家族荣光 张姓,中华大姓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黄帝后裔到今日遍布全球,张氏家族代代相传。 张姓出自黄帝之后挥, 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