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甘肃
  • 基础教育的生态平衡

    当下,公办学校、校外补习机构、民办学校、教育科技企业和在线教育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杂的教育生态。这种生态既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格局,又带来了...

  • 教育究竟是一把筛子,还是一片土壤?

    教育究竟是一把筛子,还是一片土壤?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思考教育本质的人。筛子论者认为教育应当选拔人才,土壤论者坚持教育应当培育人才。两种观念看似...

    2.3 20 0 1
  • 超越“教学即授受”的课堂狭隘认知

    课堂是生命意义创生与文化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交往实践过程,超越了“教学即授受”的狭隘认知。这样说,实际上是在为教育“复魅”——恢复那些被技术理性所剥...

    2.5 31 0 2
  • Resize,w 360,h 240
    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传统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常被简化为“主体—客体”的单向度结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或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沦为服务...

  • Resize,w 360,h 240
    在生活与科学的交汇处培育完整的人

    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生成——不是抽象概念的“人”,而是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个人”。这种生成过程发生在两个世界的交汇处:一个是亲切而混沌的生活世界,...

    2.3 27 0 1
  • Resize,w 360,h 240
    在“主体—客体—主体”的相遇中生长

    课堂里正在发生什么?传统观念将其简化为知识传输的流水线作业——教师是发送端,学生是接收端,课程内容是传输介质,教育的成败以知识包的投递准确率为衡...

    2.2 28 0 2
  • 让情理共融,育完整生命

    在教育的广袤原野上,培养健全的生命个体始终是核心命题。人作为血肉与精神的统一体,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共同驱动着认知世界、创...

  • 大暑二首

    七绝 流萤穿树夜初长,溽气蒸衣汗作浆。 忽见云头翻墨色,万珠跳瓦酿新凉。 五绝 暑脚催蝉醒,槐荫护夏清。 荷风穿牖过,心自抱凉生。

    2.3 24 0 1
  • 理性之树与感性之花:思维完整性的重建

    古希腊哲人曾将人比作“理性的动物”,而东方圣贤则强调“心性”的修养。这两种看似迥异的文化传统,实则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真理:完整的人性需要理性与感性...

    0.7 3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