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校应践行“中和位育”的育人理念,围绕着“创造、生长”的教育目标发力。 我们常把教育比作园丁育苗,...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长处,非要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不太现实。但许多父母热衷于将子女与“邻家小孩”作比,仿佛教育是一场永无...
在思维方式上,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更是一种割裂式思维。然而,细察教育本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恰如试图将流水劈为两...
教材不过是静态的文本,真正赋予课程生命的,是讲台上那位思考着的教师。 教材本质是“课程的一个例子”,而非课程本身。它将知识体系凝固于纸张,却无法...
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增值,要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个体,并期待自己越来越好。然此“价值”非市场标尺下的价格换算,亦非将学子视为可量...
一 寒凝露重秋光老,黄叶丹枫各自妍。 莫叹风疾摧万木,且欣菊艳傲霜天。 二 阶前梧叶坠清寒,菊盏初擎映晓天。 不是霜风催雁去,秋光留韵在篱边。
教育是什么?或许我们能从一轮中秋明月里找到答案。 中秋的核心就一个字——“圆”。天上月圆,人间饼圆,桌上家圆。这“圆”里,藏着比书本更深刻的教育...
桂香暗度,月满人间路。 灯火楼台笙歌处,笑语随风飞舞。 长街流幻霓虹,景区人涌游龙。 高铁穿云越壑,倏然南北西东。
一 玉盘漫转散清辉,百味浮沉入旧杯。 莫道孤光皆似雪,心灯亮处是春归。 二 星汉升沉几度秋,琼楼清影万年愁。 今宵犹共人间月,不羡冰轮羡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