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4年正月,姑臧城寒风卷着沙砾拍打新漆的宫门。张祚抚过龙椅上未干的血迹——那是侄儿张耀灵被勒毙时挣扎的抓痕。当他将“凉王”金冠扣上头顶,屏风后传来幼童尸首拖过地砖的闷响...

公元354年正月,姑臧城寒风卷着沙砾拍打新漆的宫门。张祚抚过龙椅上未干的血迹——那是侄儿张耀灵被勒毙时挣扎的抓痕。当他将“凉王”金冠扣上头顶,屏风后传来幼童尸首拖过地砖的闷响...
公元353年冬,姑臧城寒风刺骨。9岁的张耀灵被抱上龙椅时,腰间玉带竟需裁短两寸。礼官高唱“天命攸归”的瞬间,屏风后的权臣张祚正把玩着染血的虎符——这个中国史上最年幼的君主,从...
公元346年冬,姑臧城外积雪三尺。16岁的张重华攥着谢艾的捷报,指尖划过“斩首五千”的血字。城楼上庆功的号角惊飞寒鸦,他却盯着阵亡名单上密密麻麻的“王”姓士卒出神——这些阵亡...
公元324年冬,姑臧城的寒风卷着沙砾拍打宫门。13岁的张骏跪在叔父张茂灵前,接过染血的玉玺。群臣惊愕的目光中,他忽然起身指向西方:“三年内,西域当归!”这句狂言开启了中国史上...
公元325年夏,姑臧城弥漫着药香与血腥。张茂攥着佛珠斜倚灵钧台玉栏,脚下是累毙民夫的坟冢。侍医捧来汤药时,他忽然挥袖打翻药碗:“此台白骨铸,何药能医?”这位被史书赞为“虚靖好...
公元320年夏夜,姑臧城凉州牧府灯火摇曳。张寔正批阅《谏言簿》,忽见烛火无风自晃,侍从闫沙的匕首已抵咽喉。这位以“从谏如流”著称的割据之主,至死攥着百姓陈情的竹简——凉州最开...
公元347年春,成都宫阶前,李势颤抖着咬破手指,在降表按下最后一个血印。油渍斑驳的案几上,还堆着未吃完的炙鹿肉。这位身高七尺九寸的巨汉,此刻蜷缩如虾米,浑然不见昨日虐杀谏臣的...
公元338年冬,成都皇宫的血迹尚未擦净,李寿便命乐师奏起《鹿鸣》。他左手展开“轻徭薄赋”诏书,右手却批阅着诛杀李期满族的名单。这位以“贤王”闻名的篡位者,在登基瞬间撕裂成两半...
公元334年秋夜,成都皇宫烛火摇曳。21岁的李期用染血的剑尖挑起兄长李班的冠冕,转身却在屏风上题写《洛神赋》。这位十六国时期罕见的文武全才,弑兄夺位时冷静如弈棋,却在治国时昏...
公元334年秋夜,成都皇宫飘着纸钱焦糊味。刚登基四个月的皇帝李班跪在叔父李雄灵前恸哭,素服被泪水浸透。背后脚步声渐近,他以为是添灯油的太监,却未料堂弟李越的利剑已穿透胸膛。鲜...
公元306年秋,成都郊外的稻田里,李雄摘下沾满泥浆的斗笠,接过部将递来的玉玺。这个巴氐流民出身的皇帝,登基大典不在宫殿而在田间——他用稻穗编织的王冠,终究困在了士族与流民的夹...
公元319年春,刘曜一箭射穿太学门匾上的铜钉,火星溅落在他亲题的"尊儒重道"四字上。这个能射透铁甲的匈奴神射手,正用最野蛮的方式推行文明——当草原雄鹰试图栖居华夏梧桐时,撕裂...
公元318年秋,平阳城的祭坛前,刘粲踩着叔父刘乂未干的血迹接过玉玺。礼官高唱“天命所归”时,他腰间佩剑还在滴落堂弟刘易的鲜血。这个被史书斥为“淫暴”的短命皇帝,用三个月时间演...
公元311年夏,洛阳宫城的火光映着刘聪手中的传国玉玺。被俘的晋怀帝司马炽被迫为他斟酒,玉杯相碰时发出清脆的哀鸣。这一刻,匈奴铁骑踏碎了中原王朝最后的尊严,却也敲响了征服者自己...
公元304年冬,左国城祭坛前,匈奴贵族刘渊身披汉家天子衮冕,却按草原传统割面沥血。他高举的“汉”字大旗下,跪拜着匈奴铁骑与汉族流民。这场诡异的开国大典,揭开中国历史上最吊诡的...
公元420年六月,建康宫弥漫着墨香与血腥。34岁的司马德文颤抖着誊抄禅位诏书,一滴泪晕染了“永绥四海”中的“永”字。史书将这场权力交割浓缩为“晋宋禅代”,却掩盖了更残酷的真相...
公元419年寒冬,建康宫飘着罕见的雪粒。37岁的司马德宗裹着锦被端坐案前,突然被宦官用被褥死死捂住口鼻。这位在位22年的东晋皇帝,至死未能喊出一声呼救——正如他的一生,困在龙...
公元396年深秋,建康宫寝殿弥漫着浓烈的酒气。35岁的晋孝武帝司马曜举着青瓷酒杯,醉眼朦胧地对宠妃张贵人笑道:“汝年老色衰,明日当废。”这句戏言落地不过三刻,他便被锦被活活闷...
公元372年正月,52岁的司马昱在桓温剑锋所指中坐上龙椅。这位东晋最负盛名的清谈领袖,接过玉玺时轻声叹息:“此位岂堪久居?”一语成谶——八个月后他溘然长逝,留下“权臣立帝”的...
公元371年,建康城流传着一则荒诞秘闻:当朝天子司马奕“阳痿不育,后宫男宠成群”。三日后,权臣桓温持太医“诊断文书”闯入宫门,一场精心策划的废帝行动拉开序幕。史书将这场闹剧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