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考数学考了60分,所以当时发誓就再也不想学数学了,高三的时候,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物理和数学上,终究不是那块料吧。当时文理分科的时候,是因为理科的成绩可以被分到一类竞赛,而文科的话可能就不是了。其实高二开始,我就每天在那个教学楼门外背政治和历史,高二的那个政治历史期末期中还是挺好的,那个时候政治老师还找我谈话了,说学文科吧,不过后来犹豫了好久,最后因为学理的话生物也是我的最爱,最爱,那个时候就想搞生物,将来想研究克隆技术,然后生物的东西好像见简单,到了二班以后,唯一能让我抬得起头的就是语文作文和生物课,因为我是那群精英里的尖子,高考的生物,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成绩,但是我敢肯定我的那个成绩满分或者扣分在三分心内。那个时候还是比较虚荣的,觉得,李文娟和辛宇都在一类竞赛,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所以,就选择了理科。还算不后悔吧,那个时候因为有生物这个梦想,所以物理和数学再不会,也还是挺拼的去学,只是后来高考让生物的那个梦破碎了,然后成绩也不好,打算补习的来着,家里人不让,然后就为了应付就去报了学校,当时哪有什么准备和打算,准备了五个学校,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德语,齐齐哈尔学院和呼伦贝尔学院的俄语,天外的朝鲜语,和潍坊学院的日语,然后,天外就不用说了,报志愿的时候才知道,虽然天外是二本,但是报的都是一本的,都过不了最低线,然后,俄语的那两个,我的成绩当时排第一,我就觉得我的分那么低,都能第一,肯定不怎么好,然后就没有选,又觉得内蒙古么,能学甚德语了,连个外国人都见不到,又加上我的成绩在潍坊学院里排倒数,所以我觉得应该这个学校还好一点。事实证明,我的感觉就没有准过,因为俄语的那两个学校学俄语很有地域优势,而农业大学似乎要比潍坊学院有名气。然后最后的时候,日语招两个,我成了第三了,以为被录取不了了,就符合了我最初的愿望,没被录取,去补习。我的一个同学,呀最后三分钟的时候和我说,要不你报长春理工的计算机吧,估计肯定不被录取,要是录取了那就更好了,思考了将近一分钟,觉得就算录取了自己也不愿意学,所以,还是改回了潍坊学院。后来的事,你就知道了,潍坊学院扩招了一个,然后就把我录取了,而且,只有那一年潍坊学院的日语在内蒙招理科生,之前要不是文科,要不是不招,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再也没有看到日语在内蒙招生了。然后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样的心情告诉家里人我被录取的,反正不是兴高采烈,蹦蹦跳跳。然后一听说,在山东,而且是日语,然后家里人就不让去学了,一听这话,我就有点不高兴了,小宇宙瞬间爆发,然后毅然决然决定不补习,就去学日语。去定了,貌似当时还是挺叛逆的。当时选择日语还有一个原因是高考那一年,正好温家宝访问日本,然后号称破冰之旅,所以我觉得中日关系肯定会不就就缓和,然后就是进一步亲切而友好的交流。然后就有我大把大把的机会。可是我他妈的判断好像就从来没有对过。那个时候还是无知呀,不知道钓鱼岛这个问题的威力,不知道历史仇恨能激起那么多爱国人士,以及各种傻逼的真的或者假的强烈的爱国斗志,貌似当时还是挺叛逆的。当时选择日语还有一个原因是高考那一年,正好温家宝访问日本,然后号称破冰之旅,所以我觉得中日关系肯定会不就就缓和,然后就是进一步亲切而友好的交流。然后就有我大把大把的机会。可是我他妈的判断好像就从来没有对过。那个时候还是无知呀,不知道钓鱼岛这个问题的威力,不知道历史仇恨能激起那么多爱国人士,以及各种傻逼的真的或者假的强烈的爱国斗志,后来我在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以及后来的各种经历,想过的,没想过的,以及根本没我想过的经历,也告诉我,命中注定你会遇到很多的人,然后你不管怎么样,都会遇到,上了大学,包括回来来日本,再来日本,我都从来没有想过,然并卵,我都已经来了第一次来日本回国以后,我遇到了影响了我接下来四年和改变了我很多,也让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的他,包括要不要再来日本,也是他最后推了我一把,我才下定了决心。以前觉得,我所有的这些阴差阳错,都是因为他,可后来,还是分手了,终究不是那个命中注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