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感谢分享,有深度值得思考的文章

    “孤独吹”与“反合群”的愚蠢与浅薄

    我们生长在一个过于强调“合群”的人情社会,然而在社交网络上,“不合群”与“孤独”实际上却被过度鼓吹,而把“合群”贬低到底。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两种鼓吹行为有着相同的愚蠢本...

  • 120
    “孤独吹”与“反合群”的愚蠢与浅薄

    我们生长在一个过于强调“合群”的人情社会,然而在社交网络上,“不合群”与“孤独”实际上却被过度鼓吹,而把“合群”贬低到底。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两种鼓吹行为有着相同的愚蠢本...

  • 我们生长在一个过于强调“合群”的人情社会,然而在社交网络上,“不合群”与“孤独”实际上却被过度鼓吹,而把“合群”贬低到底。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两种鼓吹行为有着相同的愚蠢本质,同样暴露了思考力不足的狭隘视角。
    故事是没有说服力的,名人名言名人经历也没有。唯一能令人信服的只有逻辑与推理。讲故事举例子实在是太容易了,尤其对于写作者而言。认为名言与名人案例足以服众,必然是陷入了无知经验主义。“我们天生习惯于寻找能够证明我们的理论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例子,这些例子总是很容易找到。
    不合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更有可能是一个内向者,仅此而已。
    一个人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是天生决定的。两种倾向各有其独特优势,也有其局限,不存在哪个必比哪个更高明一说。
    社交网络上对“不合群”的过分强调,实则是对内向者的过度抬高。与现实生活中对“合群”的过分强调,对外向者的过度抬高并无区别。
    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只需去走更适合自己去走的路。内向与外向一定程度上进行平衡,即鼓励内向者尝试交际,建议外向者独处思考,对于人格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不会来事儿没出路”“越合群的人混得越差”之类的结论则过于绝对了。
    按着别人的头让他们去做违背本性的事情,并产生教化他人指点江山的高高优越感,应得的评价只能是愚蠢与浅薄。

  • 寻春

    夜幕雨声近, 寻望周野静。 遍地春花盛, 未见桃源景。

  • @爱自己998 或许吧,反正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底层百姓看病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是事实

    第一次走进大城市的医院,百味陈杂

    以前听人家说看病贵,没什么深切的感受,今天就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 从小出生在小城镇,镇上也没什么正规医院,基本上有个感冒头疼的,就去镇里赤脚医生开的门诊去看,一般消费也就几...

  • 潮汕同乡,但是感觉很两个世界一样😂😂

    大学四年,我赚了人生第一个十万,去了十个省市,三个国家

    大一刚入摄影这个坑的时候,很多人就告诉我,玩单反穷三代,别太认真,可我,偏偏就认真了。 确实,一开始很烧钱,一个机身一个镜头动不动就几千块,这四年里,我换了三部相机,分别是D...

  • 120
    2017,我们在 Kindle 看过最棒的20本书! 丨 跨年书单

    有位读者在一次活动的留言谈及读书的意义,让人印象深刻:“阅读不是为了装逼或者显摆,是为了用理性与自己讲和,不让内心的混乱将自己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平和且勇敢地拥抱生活。” 最近...

  • 120
    今年读的这8本书,彻底改变了我

    文 | MY麦子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辞去了工作,打算好好的放松一下再重新开始,上班的时候就是每天按时去上班,突然不上班了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平时除了去学车,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

  • 120
    看完这几本书,你能上天信不信。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有在1897年创造了一幅《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画作,也一直是我们哲学探讨的范畴。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来谈谈关于人类与人性。 要说这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