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美大圣神 【初释】出自《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壶天山人诠释】 "美大圣神"在《西...

【原典】美大圣神 【初释】出自《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壶天山人诠释】 "美大圣神"在《西...
【原典】事即道道即事。 【初释】事指的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行为,如《春秋》中的记事;道指的是天理大道。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体现天理大道;天理大道又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表现出来。 ...
【原典】传是案,经是断。 【初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是用来作为证据或案例的,而《经》则是对这些案例的判决或结论。 【壶天山人诠释】 在佛家的经律论三藏体系中,经为佛陀亲说...
【原典】返朴还淳。 【初释】回到淳厚、朴实的原始状态。 【壶天山人诠释】 返朴指向回归本真质朴的生命状态,《道德经》有言"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此处的"朴"既是未被雕琢的原初...
【原典】敦本尚实。 【初释】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壶天山人诠释】 敦本尚实是知行合一的更高妙形态,也是明体达用的深邃实践。其明体之道尤为独特——通过敦厚本性洞见本真大道,这...
【原典】"约礼"就是"惟一" 【初释】所谓"约礼"就是以礼法来约束人性,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理至简至纯,其核心本质始终如一。 【壶天山人诠释】 约礼与惟一的关系深刻体现...
【原典】"博文"即是"惟精"。 【初释】即在万事万物中广泛学习存养天理,以求达到至精至纯的境界。 【壶天山人诠释】 本章揭示"深广合一"的深刻智慧。阳明先生以"博文"对应"惟...
【原典】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 【初释】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指当人们充分扩展自己的恻隐之心时,仁德便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壶天山人诠释】 此句直指孟子"四端学...
大人格君心 初释:语出《孟子》,原文是“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意思是“只有大人才能纠正君主心体上的过失”,“格”字是纠正的意思。 壶天山人诠释:他这里所指的大人,其实有两点...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初释:语出《论语·颜渊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明,但请让我按照这样去做吧。” 壶天山人诠释:这里其实是颜回他的一个谦虚之言,他说虽然我颜回并...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初释:身体的主宰是心,心的发动是意,意的本体是知,意所在之处就是物。 壶天山人诠释:身之主宰便是心,这个是没...
唯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 初释:这句话出自《中庸》。意思是,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尽其性,才能通晓天地造化繁育万物之道。 壶天山人诠释:他讲到了天下的至诚,这个“诚...
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初释:子夏完全相信圣人的话语,认为圣人说的都是真理,无需质疑。曾子则不同,他会自我反省。虽然笃信圣人是正确的,但不如...
尽心 初释:穷尽自己的本心。 壶天山人诠释:其实尽心,穷究自己的本心。它实际上是一个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过程。穷究自己的本心,实际上也涉及到了哲学的终极命题。包括我是谁?我...
止至善 初释:“止于至善”源自《礼记·大学》,意味着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王阳明认为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壶天山人诠释:其实止于至善实际上是叫定慧双修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初释:意思是认知是践行的开始,践行是认知的成果。 壶天山人诠释: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所谓谋定而后动,一定要进行深刻的认知,...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初释:意思是说认知是践行的主旨,践行是认知的功夫。 壶天山人诠释:这句话其实很有名“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就是做任何行动,要做到知行合一...
立言宗旨 初释:立言宗旨的意思是一个人通过其言论或思想传达的核心目的或意图。王阳明的心学中,立言宗旨主要体现在“知行合一”的概念上,强调知与行的统一。 壶天山人诠释:立言宗旨...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初释:出自《礼记》。意思为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
去人欲,存天理。 初释: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自己的天性。 壶天山人诠释:去人欲存天理,就是把自己后天的人欲之心慢慢的淡化,那么先天的纯阳之德也就会慢慢的开始起来,就此消彼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