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福建
  • 2020-04-26

    关于爱情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这是严肃的哲理命题,这是永恒的文学课题。 在现实生活里,对爱情迷惘的人很多。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世间还有真爱吗?你相信真爱吗? 无论...

  • 不得不说,你的文笔相当可以。你在学生时代的作文应该早就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了。只有像你这种对文学造诣深厚的人才可以做到体裁广泛、信手拈来。虽然你的立意不深,格局不大,但你尽显了生活的本色,有着浓郁的纯文学气息。笔触细腻、绘声绘色、徐徐展开、情景交融,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一场动人的生活情景,一个可爱多才的女生,透过你的文字映入眼帘,那么真实质朴那么地道生动。是怎样的一个童年塑造了一个文艺唯美的中年。既是江南古色香,总有才女倾天下。若有机会,不如去江南一游,拜访聆听你更多的趣事,那对江南的山水风光、地域风俗、文化特色,便更能体会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到中年,回忆过去,总是不由自主地停留在吃食、图画、小人书和曲艺上。 它们,正从生活舞台上慢慢隐退,却在记忆的花园里肆意开放。 曾经,过年是极其有趣的。而年味,包含了一切我爱...

  • 120
    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到中年,回忆过去,总是不由自主地停留在吃食、图画、小人书和曲艺上。 它们,正从生活舞台上慢慢隐退,却在记忆的花园里肆意开放。 曾经,过年是极其有趣的。而年味,包含了一切我爱...

  • 读完你的诗,也颇能感受到这种温柔的力量。如果说人的高贵在哪里?我觉得正是这种对事物的“文学”理解。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人性大多出于“生存”的本能做出“世俗”的理解与考量。作者何尝不是江南那朵清香瑰丽的花,所绽放的文雅高贵之气,令多少“文学爱好者”倾慕!

    灾难来临,温柔也是一种力量

    疫情期间,写了几首与花有关的小诗。花温柔,诗也温柔。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当灾难来临,人会陷入长期的消沉和颓废,这时候,温柔也可以是一种救赎,一种力量。 一 榆叶梅 她有个傲娇...

  • 尾声呼应楔子,构成了完整的故事链。悲壮之情让人如梗在喉,多少人如空觉、悟真、仲华,却少有人如静慧。故事中的林旭虽有历史真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个符号,进步高尚与正义的符号。而张仲华也只是个牵线搭桥的线索而已。形象鲜明的恰恰是悟真与静慧。两个命运相似却态度迥然,悟真是芸芸众生的心魔,静慧成了大家的安慰和信仰。既然投江之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如来个续集——《重逢》。

    我寄人间雪满头(八)尾声

    “师父,后来呢?” “赵喜俄派了很多人,叫了很多船,也没找到你师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今天。” “其他人怎么样了?林夫人回到老家了吗?” “我的确把林夫人安全送回了福建老...

  • 本章由此及彼牵出上辈人的爱恨情仇,却令人发现一个可怕的宗教命题:轮回。悟真和静慧的命运竟那么相似,仿佛一个轮回。所不同的是,静慧敢于面对勇于抗争。对桥与树的理解,对李处英淫威的奋起反抗让我们非常敬重且喜爱女主这么一个人。人类历史本就是一部抗争史,与他人的抗争、与自然的抗争。与其懦弱的凄惨而亡不如顽强地壮烈而逝。无论自然环境有多恶劣、人文环境有多糟糕,脆弱的生命可以变得像桥像树像草,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宗教与艺术的共同点在于,除恶扬善。哪怕在一段苦难的岁月里,现实悲剧得以不断重复与轮回,总有那么一些或者极少数顽强的人,去铸就生命的高度去升华爱情的信仰,这就是我的观点。所以,我不赞成你写悲剧,而应当顺承静慧的秉性,让她勇敢、抗争最后到博爱,未必是一个轮回的悲剧。

    我寄人间雪满头(六)下山

    窗外,悟真语气严峻: “明天李公子来庵里赏花,你要好好准备。” 翌日,悟真起得很早,大事小事一一指点。静慧忙得早饭也来不及吃。 偶尔直起身,看看门外,并没有德延身影,心里忐忑...

  • 本章是对静慧与德延爱情发展的进一步叙述,没有青梅竹马,没有山盟海誓,只有情窦初开和满心欢喜。爱情算得上是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做为高级动物对精神领域的升华,但表现形式各一。而本章的亮点在于,一段苦难中的僧尼情在受到条件限制中迸发出普通人般的光辉,从而使主人公们的形象跃然纸上。我想不少读者对于小说中的景物人物描写往往不太在意,在意的是领略与感受主人公的爱情而共鸣。佛教提倡禁欲,甚至规定了戒律,我从不否定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做为部分人的精神信仰,其对于稳定社会,修身养性方面颇有成效。但人性之根本,欲望之天然,生命之特质,非宗教所能形容和概括。当世俗变得凄凉,红尘呈现灰暗,庵堂寺庙可做暂时的栖身之地,苦难的避风港也无不可。只是,身处戒律之下和乱世之中的人们,更是压抑,何其无奈,那么悲苦?人世,哪里不一样呢?

    我寄人间雪满头(五)思凡

    第二天,静慧一开门,看见德延挎着满满一篮子萝卜,对着她傻呵呵地笑。 “这些萝卜,全是我一个一个挑过的,有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还有……” 静慧点着他的脑门:“你那萝卜要是成...

  • 在我看来“缘定”不止是静慧跟德延的“种情”,还有她跟师父悟真的“同命相怜”。悟真的破戒与静慧的萌情乃人之常性,在道德桎梏的年代是可贵的。本章既有对宏大命题的历史叙述,也有对儿女私情的详细描绘,正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面对“红月亮”的渲染,似乎有种契合,这种悲剧色彩里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扣人心弦,文笔之高端在这里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好的小说与戏剧并非都得像《红楼梦》般造诣深厚,毕竟那种大家对生活与文学的淫浸已久,即便如作者这般娓娓道来,稍加修饰,也已栩栩生辉。

    我寄人间雪满头(四)缘定

    光绪十一年,悟真四十岁。 晚上,她总是忍不住脱了鞋,像唱戏的走圆场,由慢到快,一圈圈地转,直到汗水沁透了亵衣。满地月光像粗盐,像沙砾,硌脚,也硌心。 门外,黄黑的鸱鸺昼伏夜出...

个人介绍
网络便利了生活却架空了感情,我只要简单的活、简单的书和简单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