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贵州
  • 120
    6 个不能和前任复合的理由,我就是想当一匹好马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前任”这个话题。 和前任分手之后,总会有那么几次萌生吃回头草的念头。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调查了 792 个恋爱中的...

  • 你现在不也用着咪蒙的称号来蹭热点?

  • 咪蒙昨天发文谈房价,她那月薪五万的助理编辑黄小污毛衣都起球了,抠的和月薪500差不多。咪蒙说她想让她每个员工都有能力在北京买上房子,实际她一年几千万收入,自己在北京买套房子都得掂量掂量。

    当理想碰上面包时,不填饱肚子的理想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我见过太多自命清高的理想主义者,对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屑一顾,不去反思自身竞争力的不足,反而拿道德说事,拿价值观说事,把错误都归咎给自身以外,可是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真的高尚吗?

    崔永元成名后重走长征路,王宝强挣钱后给家乡修路,咪蒙近期的文章三观也不再偏激,说明什么?只有给自己打下基础后离最初的理想才是最近的,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如果咪蒙和以前那样写文章,研究学术,研究文学,这种殉道除了能感动自己外,有几个人能听到她说了什么?现在的咪蒙不同,想正就正,想邪就邪,这不是理想实现又是什么?

    以前我给某个文学刊物投稿,一篇投入感情的几千字文章,来回修修改改,从下笔到投出去要两个星期,最后得到稿费150元,虽然谁都不缺这象征性的150元,可也从侧面反应出你投入的精力和所得的回报是否得到了尊重和认可。稿费还是小事,那个文学刊物自己都在勉强生存,销量少的可怜,你认真写的字基本没几个人看到,对写字人来说写的字没几个人看,那为什么还要投稿?为什么不去写上锁的日记?还有一次就用一天写了一篇通俗读物投给一个通俗刊物,还用这篇俗文参加了一个征文,这篇写起来毫不费力的文章前前后后带来近7000元的稿费,之后我就不得不反思意义两个字。理想难以割舍,诱惑还难以抗拒,最后我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有几年既不给文学刊物投稿,也不再写通俗类文本,既然钱才是核心问题,做些写作以外的事不是比写作来的更容易?

    所以我很理解咪蒙,她不是变糊涂了,而是看了太多世态炎凉,活明白了,她没脱衣服,也就无所谓失去底线,今年都在批她俗,谁敢保将来她的话经不住历史验证?和电商,和网红经济一样,新事物一出来,必然有保守思想加以阻拦抨击,可是当我们拿过去的观点审视和衡量新事物时,咪蒙们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引领潮流,左右话语权,最后哪一方被淘汰还真不一定,一旦我们坚持认为正确的观点被淘汰,这种观点还真未必是正确的。

    越来越感受到,最俗的,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能以旧换新,价值观念能不断改变,人的情趣格调,一个时代一个样。唯独财富,美食,帅哥美女,性,是永远不过时的,我还没发现谁天天和这些过不去,所以从这角度上说,咪蒙抓住了牛鼻子,不管她文字怎么俗,都能产生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理想当然重要,可为了坚持自己理想,而否定他人理想,没必要,有时候阻碍自己理想实现的,不是世俗,恰恰是自身的不开阔,不包容,让自己失去了用更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我自己。

  • 我觉得咪蒙的文章看似浮夸轻率,实际上深入浅出。里面的道理很深刻,但不会故作高深让人敬而远之。她的文章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阅读范围特别广。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实际上,作为一个文学出身的作家,要放下身段,放下心中阳春白雪的文学,去创作人们茶余饭后愿意谈论的文字,是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的。这个世界本就肤浅,每个人的生活已经很累了,人们更需要的发泄,是阅读后的畅快淋漓,而不是苦思冥想。我也爱好文学,平日会读一些名著来陶冶身心。我会在每天抽出固定的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一个人静静地品味,受不得他人干扰,那是我独处的片刻,和灵魂相遇的。但是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读咪蒙,吃饭,等车,工作学习间隙,甚至是如厕之时......咪蒙带给我们的是阅读的快感,就像一口夏日冰镇可乐,没有人能真正在生理上拒绝它。

  • 我看过功利的世界,觉得很不错,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激起我的斗志,我没看完gq对她的评价,但我觉得咪蒙至少说出了某些人的心声,我不会刻意去夸赞她,也不会去诋毁她,因为我们都有一种成为她的可能

  • 我不是很看出来,这篇文的题目与内容间有太大的关联,出来中间那么顺手一提。我看咪蒙的文,虽然她有些观点我也并不怎么认可,但我会尊重她的文字。有时候在网络上看到有人黑她,其实黑得很低级,很没逻辑甚至十分牵强。他们根本就没有去了解这个人,不说好好了解,就大概的了解都没有,就断章取义去为了开黑而去黑她,我是觉得挺可笑的。但他们却可以大气凛然地理直气壮得去唾液乱飞德去黑别人,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打的是咪蒙的脸还是喷子的脸。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处事风格,也都有自己的态度,我们总不能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敢去吃螃蟹而批评那个敢去第一个尝试螃蟹的人贪吃吧,她去做了,竖立起自己的旗帜,拉起自己的队伍,她也没有太轻易去获得什么,归根究底,她凭着自己的实力去拥有。
    咪蒙的文章,有些话,有些观点是情绪很多,但她也有现在较为客观的点去看问题了。只是并不是每个点及其表达能被每个人所接收罢了。
    关于咪蒙那本书,我没买,但我看过里面一些观点,我看了咪蒙的公众号一年多了,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确实是功利的,也是现实的,但也是较为公平的,它承认每个人的能力和实力,拥有这些,一无所有的你也有去攀登顶峰的资格。
    对于一件人事,如果想要去评判讨论,至少得认真去了解这人事才有发言的资格,这是对自己文字的负责也是对讨论对象的尊重。
    你对别人的文章敬而远之,不曾认真去看,却想十分了解一样去评论一个人,显得不妥吧

  • 不知道什么时候骂咪蒙变成了一种走红的方式,不觉得咪蒙的文章有多俗多偏激。这个社会需要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如果不认可就做好自己的,何必以苛责他人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清高。

  • @宁海的夏天 看过内容再说吧!什么叫迎合大众?那么你打算迎合谁?或者你只需要自嗨?回家写私密日记好了。

    我宁愿成为咪蒙背后的男人,也不愿成为她本人

    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智族GQ》对咪蒙的报道。当这篇文章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本能地对它感到厌恶,特别是那句“潮水的一种方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咪蒙”已经成为微信自...

  • 喜欢咪蒙,当然不是喜欢她的一切。不喜欢自认为高雅看不起咪蒙们的人群,当然,该人群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宁愿成为咪蒙背后的男人,也不愿成为她本人

    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智族GQ》对咪蒙的报道。当这篇文章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本能地对它感到厌恶,特别是那句“潮水的一种方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咪蒙”已经成为微信自...

  • 120
    你这毛病再不改会没朋友的,你知道不?

    1. 前几天,有个人在简书上找到我,给我发了条私信,一上来啥也没说,就直接问我微信号是多少。我心里飘起无数个小问号——“你谁呀?”“干嘛啊?”“我为啥要告诉你?”。犹豫了下,...

  • 120
    你很努力,但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01 在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别人晒努力:“任务太多,今晚要奋战到半夜了。”“忙碌了一天,连一口饭也没有吃。”“最近写论文,每天熬夜,熬得黑眼圈都出来了。” …… 乍一看,大家...

  • 120
    没有特别幸运,请先特别努力

    01 有一部电影,到现在,我已经看了不下二十遍——《当幸福来敲门》。 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是特别认同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因为我觉得“当幸福来敲门”过于强调幸福带来的结果,而电...

  • 120
    一位博士坚持了N年的五个好习惯

    曾是一个拖拉、懒散、纠结、率低的渣渣,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情绪焦虑又狂躁。感觉整个人全部都是以低压的方式存在,随时随地爆炸,爆炸后炸伤了别人炸碎了自己。在一天又一天的时间流淌中...

  • 120
    为什么有些姑娘人生像开了挂?

    ▼ 这篇文章来自于一条私信。 发私信的是一位大三的姑娘,她说自己很自卑,因为她对床的室友实在太优秀了。不仅家境好,随手买的包约等于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成绩好,国家奖学金年年拿...

  • 各位可以去看下大果情商关于知更鸟的热文。

    要不要为了融入集体,伪装自己?

    01 《奇葩大会》有一个辩题为“要不要为了融入集体,伪装自己?” 反方臧鸿飞是个摇滚乐手,讲话磕磕巴巴,但他的一个观点却很打动我: 我们在短暂的人生都走自己的路,不是说我去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