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我是祝东风 55伍玥霖

    共读《边城》

    提起沈从文,自然会想到《边城》,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说如悠远牧笛,又如高山流云,淙淙溪涧,山间清风,让人低徊沉醉又唏嘘感慨。 白塔,清溪,黄狗,...

  • 沈从文与汪曾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炮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保护民族教育,众多高校纷纷迁入地处偏远的云南。沈从文与汪曾祺两位文学大家在乱世的大后方建立起了师生关系,成为了亦师亦友的良伴,在困境中相互扶持,患难与共。
    在汪曾祺先生的《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记叙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学时的大量情节,穿插描写了沈先生的生活细节和习惯,勾勒出了一个良师益友的经典形象,他诚恳朴实,不哗众取宠,言语间也可窥见他对文学的看法,比如文中提到的“要贴着人物来写。”他认为小说里最重要的是人物,作者的主观抒情和议论都要贴着人物,作者的心要紧贴着人物。这体现另一种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沈先生教学认真,伯乐般地提携学生,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习作,就替别人寄出去发表。比如汪曾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异秉》就是在沈从文的推荐下发表的。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是灵动却又古朴的,容易让人感受到东晋时期的名士风骨。就以《边城》为例,从情节到字句都显得清澈而温厚。“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这是翠翠出场时的描写,也常常被选来赏析。“小兽物”这个比喻我尤为喜欢,每每看到这个词,我就会想到屈原的《山鬼》,或是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的女孩,近似于精灵。还有“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这一段也是极美的,唐诗宋词一般的意境,那种中国独有的水墨江南,桃花源一般的美好。但是在这种空灵朦胧的描写,总是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而在《边城》书中的人物与情节总是有无奈的命运感,却仍然要向前奋力生活,沈从文先生用美的文字来体现生命的无限可贵。
    而师从沈从文的汪曾祺的文字中也有一种自然的古典美。但是又与老师的不尽相同。他的散文里有一种平易近人的烟火气息,温润而带着童真,像老先生拉着人在话家常。像我,是不敢在饿的时候看他的《人间草木》的。平静的人间生活在他的妙笔下生花,以颇负盛名的《端午的鸭蛋》为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富有音韵美和动感美,仿佛鸭蛋里咸香的油一下子就开始在眼前涌动。而小说,早年的《鸡鸭名家》《复仇》风格并不像晚年一样沉静自如,显得华丽锋锐,但是随着阅历和年纪的增长,逐渐返璞归真,比如《茶干》和《受戒》,像倾泻而出的缓缓流水,起承转合开始变得暗含,行文变得愈发流畅而温和。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用独到的视角和充沛的热情写出那些凡人小事、花鸟鱼虫、民风民俗等众人习以为常的小景小情,却让人回味无穷。
    沈从文和汪曾祺这一对师生同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把自己的生活哲学融入作品中,抒发了对美好人性,诗性的向往,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笔。

    共读《边城》

    提起沈从文,自然会想到《边城》,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说如悠远牧笛,又如高山流云,淙淙溪涧,山间清风,让人低徊沉醉又唏嘘感慨。 白塔,清溪,黄狗,...

  • 论《边城》中的孤独感
    55班 吴倩
    摘要:《边城》一文通过湘西极富特色的自然景观、民族风俗,以及翠翠、爷爷等人物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了独特的湘西人情。清新的笔调下,《边城》弥漫着淡淡的孤独感。本文以孤独感为话题,分析孤独感的成因及文学价值。
    关键词:《边城》 沈从文 孤独感
    “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美好的景象,蕴含忧愁无限。孤独的小城,孤独的小屋,相依为命的翠翠和爷爷,茶峒大地上漾着孤独的氛围。
    一、 孤独的茶峒人
    茶峒城里的人们都具有美好的人性,但是都难逃悲剧的人生经历和结局。例如主人公翠翠,她单纯清澈,活泼可爱,但她从小没有父母,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巨大的年龄差距如一道鸿沟,隔开了爷爷和翠翠的世界,再加上远离热闹的小城生活,翠翠没有像茶峒的其他孩子一样的成长经历,这造成了翠翠的孤独,也注定了悲剧的结局。翠翠没有可以帮助她排忧解难的对象,她不敢直接向爷爷道出内心想法,不敢回应傩送的感情,总是被动地身不由己,最终导致三人的悲剧。
    《边城》中出现的茶峒人总是孤独的,痛失爱女的爷爷、爱而不得的杨马兵、孤独出走的傩送,作者有意无意地为每个人物添上悲剧和孤独色彩,传达出茶峒人的孤独,亦或是全体人类的孤独之感。
    二、 孤独的茶峒
    沈从文笔下的茶峒是一个远离俗世嚣闹的孤独的地方。从文中的描述上可以知道茶峒是处于四川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地方,偏远又尴尬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这座小城的孤独。交通阻塞、经济落后,不仅有自然传统,风光秀丽,更体现出与时代脱节的孤独感。当看到端午节人们狂欢的庆祝场面时,我们会惊异于历史的传承,但同时也可以感觉到一种历史在茶峒的停滞。新事物兴起的城外世界与闭塞的茶峒城之间巨大的差异到底是难以逾越的。
    当读者阅读一段段介绍茶峒的文字,可能会惊叹于山清水秀、人情淳朴,可对这样的小城,大多数人也仅仅停留于这样的印象罢了,因为它离大家的生活太远。茶峒,一座孤独的城。
    三、 孤独的作者
    “一部作品总是必然地会带有作者本人的烙印”(蓝棣之)。在要么倒向传统,要么倒向西方的文人潮流中,沈从文始终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正是这种孤独造就了沈从文,使他保持深思、保持智慧,他充满感情地写作。
    在《边城》中,作者与严酷的现实保持距离,描摹一个孤独的小城,倾注了作者对人性纯粹与活力的赞颂与希望。
    坚守孤独,也是一种境界,像茶峒一样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沈从文的寂寞》|汪曾祺
    2、《真正的孤独的求索者——论沈从文的思想价值》|张建永

  • @我是祝东风 55伍玥霖

    暑假读唐诗

    各位亲,前段时间暴雨连绵,依然阻挡不了今日的夏蝉高亢,浓阴匝地。 许多人,包括我,都喜欢自由慵懒的假期。可是,我们也必须懂得假期不仅用于调整也用于沉淀和超越。 坚持阅读好书,...

  • 唐诗里的南京
    摘要: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兼具大气,苍凉,气魄,浑厚。唐诗里的南京城更是南北交融的旖旎之地。

    关键词:南京 唐诗 南北交融

    1.李白笔下的南京
    李白在游历时曾多次写下有关于金陵的诗篇。
    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这首诗以眼前景起笔,李白精致细腻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了唐代金陵城的夜景,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难以排遣的心情,也给此时的金陵增添了广阔而悠远的气势,天上,地下,眼前,往古,如浪波潮涌飘然而来,悠然而去。

    以及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他写到: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的基调更是深沉,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作者慨叹金陵形势虽富丽堂皇繁荣昌盛,但朝代却如走马灯似的轮换,百姓深受其苦。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硝云弹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寓于其中,揭露出金陵城的另一面。

    2.刘禹锡笔下的金陵
    刘禹锡曾写下的《金陵五题》,尤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最为著名。
    其中他还写到: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等
    在这五首诗中刘禹锡对典型意象进行了巧妙的组合,普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石头城》以山河空城的苍茫黝暗,映衬空中孤月的明亮皎洁,群山、江潮与明月,故国、空城、女墙,揭示着历史的变迁;《乌衣巷》先以夕阳衰草渲染忧郁阔大的氛围,然后以特写镜头捕捉飘忽灵动的燕影,寂寥中蕴含着生机。

    金陵,“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这六朝古都历史上曾是极度地雍容与繁华,而在诗人的眼里却更添哀愁。

    资料来源:知乎:关于南京的诗词
    古诗文网

    暑假读唐诗

    各位亲,前段时间暴雨连绵,依然阻挡不了今日的夏蝉高亢,浓阴匝地。 许多人,包括我,都喜欢自由慵懒的假期。可是,我们也必须懂得假期不仅用于调整也用于沉淀和超越。 坚持阅读好书,...

  • 请看完在做出总体评价 毕竟 这样断章取义对演员有点不公平

  • 夜晚遐想
    这几天心里颇不畅快。今晚在阳台上洗衣服,忽然想起日日相处的学校,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现在是周六放假的时候,寝室里寂静无边,我轻轻拿上手机,走出宿舍楼。
    沿着围墙,是一条宽阔的消防通道。这是一条静谧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围墙边种着许多花草树木,有的喊的出名字,有的却辨不出。即使有路灯,这路上依然黑黢黢的,旁边的楼里也大多没开灯,却并不觉得怕人。
    路上只我一人,想着学校近日里的事,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寻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今晚我一个人在漆黑的路边,终觉的自己是个自在的人,不畏流言,不惧笑话。这是独处的妙处,和愤怒一样——能快捷的感知自我。
    葳蕤繁盛的树木,被这暗夜里的风卷袭着,像看不真切的泡影,又像低声浅笑的鬼魅。欹斜歪侧的枝干上,满覆了一层绿叶,低垂着簇簇白花。这似是槐树?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一曲清越悠扬的笛音,在空中四散开来,另一侧的楼里依然没什么人,阳台上却有晒着的衣服猎猎捕风,偶有一星半点的光像鬼火一般跃动着。
    蝉鸣如流水一般,静静流淌在路边,又恍然这还是初夏时节,哪里来的蝉呢?阴阴的月色透过枝叶倾泻而出,远看好似薄薄的雾,又像雨过天青色的纱。一旁的红围墙拢住了学校,围墙外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山沉默低伏于大地之上,没精打采的,像渴睡的人。这时候最惹人深思的还是那蝉声,但思绪是我的,它们只懂叫唤罢了。
    忽然又想起听雨的事情来。滂沱的雨与蝉鸣实在是夏天的标志性元素。年幼时的夏天,我常常昼卧于凉席上听雨,那是一段简单的岁月,也是一段美好无暇的岁月。说到雨,最喜欢的诗词莫过于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真是风雅的事,可惜我现在早已没有时间昼卧听雨了。这到底令我惦念起童年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寝室门前,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同学已写作业写很久了。

    《荷塘月色》仿写

    仿写本篇的格式,圆形结构,结构清晰。 仿本文的修辞,凸显观察对象的特点,让景或者人更有感染力。 适当引用本文语言,别有感觉。 如果上传评论区有问题,可以把电子稿发到我扣扣邮箱...

  • @我是祝东风 55伍玥霖

    我来出 唐诗试题

    请任选一则唐诗,仿月考模式出题并给出详尽答案,要求宣传画活着改编,拒绝抄袭。 训练目标:研究考点,训练规范答题。 相信你就是最好的考官,期待诸君的试题喔!

  • 锦瑟
    李商隐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BD)
    A.首联以“锦瑟”起意,是年义山年近五十,故以五十弦起意。义山以“锦瑟”喻逝去的美好年华,可叹灿烂辉煌都已过去,“笙歌歇尽兮人散去”动人悲思。
    B.颔联义山以一个“晓”字使原本徘徊彷徨之意化为富于幻想的境界。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这两句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下,鲛人哭泣的眼泪化为明珠,以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深切悲哀。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表达了文章主旨,以曲折婉转的手法点明对过去的追忆。
    E.李商隐在垂老之年写成此诗,回首往事,造物弄人,借以此来自叹了。

    2.请赏析颈联
    ①颈联用“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两典。
    ②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的心境以及作者不被重用的悲哀和年华逝去的感慨,具有浓郁的个人艺术风格。
    ③渲染了全诗寂寥阔大和朦胧温暖的意境。

    我来出 唐诗试题

    请任选一则唐诗,仿月考模式出题并给出详尽答案,要求宣传画活着改编,拒绝抄袭。 训练目标:研究考点,训练规范答题。 相信你就是最好的考官,期待诸君的试题喔!

  • 120
    哇!大三狗的我今年居然旅行了11座城市

    做年度总结的时候回看朋友圈,发现签到地点全是别的城市。“南京,厦门,色达,重庆,武汉,北京,丹东,济南,杭州,苏州,乌镇。哇!大三狗的我今年居然旅行了11座城市!”我一边吃...

  • 120
    颜鸿茹同学的演讲

    小颜颜是一个文科班的爽朗女孩,听她说话会觉得轻松愉悦。她的话语干净利落、幽默风趣,今天讲辛弃疾也是这种风格,可惜录音失败,拍个照片,聊以纪念。

  • 巍巍昆仑
    ——唐诗中的昆仑山
    最早提及昆仑山的是《山海经》,其中海内西经,西山经,海内北经,大荒西经里都有着昆仑山的痕迹。古时把今祁连山一带也算做昆仑,它被描述成让人充满恐怖敬畏与神秘之感的仙山,高于日月之上,上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在这里群仙御龙乘鹤,御风而行,是原始神话的载体。
    在唐诗里,昆仑山的意象集宗教、信仰、民族等含义于一体。李贺曾经写到“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这首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明写汉武帝求仙徒劳,实讽唐宪宗服药石以求长生,深沉感叹生老病死不可抗拒,明确反对服药石以求长生这类荒诞无稽之事。悲凉,奇峭的诗风使人联想到那座山脉,,崖头如刀削斧砍,孤峰兀立,白雪似飞天玉蝶,山川绵邈。
    还有岑参“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深入骨髓的寒气,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交融,充盈着宇宙,使广袤无垠的天地也为之战栗,这冷漠边塞的极端空无,更添诗人的悲凉。“胡笳怨兮将送君”悲壮豪情尽展,显露了作者对友人的无尽怀念。
    在这些诗句里,昆仑大多与神话结合起来顾颉刚按照东西划分,中国神话又可区别为西部的昆仑神话系统和东部的蓬莱神话系统。顾颉刚认为,昆仑的神话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神奇瑰丽的故事,流传演变后,在燕、吴、齐、越沿海地区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具有浓厚的原始性质,神祗大都是人兽同体,保留了自然崇拜的遗迹。昆仑神山在中国神话世界的地位,如同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北欧神话中阿斯加尔山一样位居显赫,至关重要。”于是汉族神话传说里,大多认为昆仑山是黄河之源,是汉族起源地,承载起了先民的无尽想象。
    莽莽昆仑,皓月凝碧空。
    周天寒彻,梵响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