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留美与留日

    看到当年庚子赔款退回支援优秀学生留美,他们去的可都是顶尖大学,选拔的都是全国最聪明的人才,考的科目比现在高考还多还难,不光是语数英几何物理化学这些还有德语等学科,全国选出几百...

  • 近日杂书偶感

    最近读杂书包括听大老王讲的一些翻案话题,有一个感受,就是研究透三五十个关键人物的一生,基本上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各种事件逻辑都了然串联起来了。 比如细细研读四川军阀熊克武、杨森、...

  • 读者与作者的深刻诠释

    关于读者: 消化一本书的过程跟消化一碗白菜豆腐羹差不多,有些营养进入血液,有些纤维清扫垃圾。有吸收也有排泄。吸收意味着有一方此前混沌未明的地界被照亮,排泄则意味着你意识到之前...

  • 世界上最摇滚的生物

    蝉真的是世界上最摇滚的生物了。 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爬到地上来只为大叫: 我要交配!我要交配!我要交配!快来和我交配!快来和我交配!快来和我交配! 然后交配完死掉。 盛夏...

  • 这几代优秀作家

    发现的几位优秀作者虽好但语言和故事读起来感觉有点老气,有点上一代的感觉。 搜了一下80后90后的优秀作家,还真没啥特别高产且有深度的,好可悲,暂时没有文化人的一代人。大冰之前...

  • 鱼禾 所有人的南河

    又发现一位不错的女性作家,鱼禾,应该是六零后,那个年代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相当厉害了。在河南老家的高校工作的很出色,但是觉得踩着高跟鞋站着上课很痛苦然后辞职去了机关,然后现在...

  • 小试牛刀的感受

    今天记录一个真实的感受,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难免和同桌的三位小伙伴聊起阅兵,聊起经济,聊起几代人的过往尤其是00后们的未来。 小伙伴们觉得我见多识广就听得很认真并且会问问题,每...

  • 学到一个文学主题新词

    莫名其妙下载了一本电子书是法国小说《一月后,一年后》,很短但是读起来迷糊,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索性问了下AI,结果新学到了一种文学现象名词: 萨冈式“毁灭”色彩并非指物理层面...

  • 看历史学家分析唐朝问题有感

    《六到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这本书看了一中午,几个章节历史学家在研究一系列问题: 初唐到中唐乃至晚唐,两税制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户税一直有,那地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地税是何时开...

  • 马嵬坡与玄武门的真相与重演

    看历史学家仔细研究六到九世纪期间唐朝这部分,著名事件马嵬坡事变,文人们都说玄宗哭哭啼啼不情愿,那么后台是谁?原来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有人说是太子指使,但是下手的人也没跟太...

  • 六到九世纪中国政治史核心观点

    《六到九世纪的中国政治历史》这本书核心观点有点意思,说中国从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的转型,到门阀消灭之隋及唐初实际已经完成,此后唐宋两朝可说是进入了成熟的封建地主制社会。而这种封...

  • 游客与旅人的区别

    看到一位在全世界旅行了一个世纪的老人在自己的游记汇编序言里说道,游客与旅人的区别是什么? 游客在外旅行几周或几个月后总是归心似箭,但旅人没有归途,此地和彼地对他们而言并无区别...

  • 中国守恒定律

    在中国生活,有一个基本定律一定要牢记,那就是所有的便宜只有机会占一次,因为本质上说,这些都是庞氏。比如说社保,你父母要是占了这个便宜了,你就是那个还债的。比如说房地产,你占了...

  • 读一本好书理解若干问题

    今天终于读完了四川王这本书,他写的细我读的也细,因为写的很详细生动有趣且有启发。 通过这一本书,对一个地方几个关键人物的人生描绘,就可以理解那个时代方方面面的许多事情。比如明...

  • 管理鲁迅

    鲁迅抽烟被投诉后,李白连夜将诗改成了《将进茶》,屈原怕被人举报引导跳江赶忙上岸,岳飞精忠报国的纹身分分钟被清洗,关公也收起了管制刀具,武松为了避免非法狩猎办理了打猎证。 孔子...

  • 假设卢沟桥提前七八年

    四川王军阀混战时期这本书虽然还没有读完,刚读到军阀听蒋介石命令围堵红军这个时期,大概是1933年左右。越来越感觉危险,危险的是如果日军在这个时期,就是1927-1933这五六...

  • 托举了吗,靠什么托举

    看到喷嚏上说:本季度最令我厌恶的流行词:「托举」。 优绩主义、达尔文主义,势利眼、卷的变体,又把复杂的家庭养育扁平化,充满自我感动。 想了想自己的情况,家人总是会说很自豪自家...

个人介绍
读杂书 写杂文 有趣味 有意义 不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