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物的关系:仁人以天下万物为一体。汝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寂”不代表不存在---纯粹客观的存在状态。看花时,存在的状态瞬间转换...
心与物的关系:仁人以天下万物为一体。汝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寂”不代表不存在---纯粹客观的存在状态。看花时,存在的状态瞬间转换...
致良知的现实必要性:阳明对生命现状的忧虑。孟子性善论?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反思自我就是在跟着感觉走,在欲望的追逐与满足中遮蔽了自己的良知,意味着人道价值的失落,所以要致良知,找到...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023,我30岁,这是我多年来最踏实的一年,人的成熟是非常难的,它在繁华的市井,也在宁静的田野,在闹钟还没响你就睁开眼睛的某个早晨。 夫子说“三十而立”,直到今...
孟子:不学而能是为良能,不学而知是为良知 张载:德性之知不源于见闻,又不离于见闻 王阳明:良知就是心之本体,理性的来源,良知原本就能够知是知非。道德行为是如何可能的?因为有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天下任何事物首先笼统的、宏观的看,有最高的一本之理即天道,从微观上看,个体之所以成为独特的个体是从一本之理里获得了独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
终极目标------成为圣人 真正直到一件事情,是一定能够行动的,真知即是行,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怎样“知即是行,行即是知”? 知识:获得关于事物的知识---做一件事的过程是...
理学:韩愈---儒家道统问题(自身文化传统的忧虑) 北宋五子---追溯、重建、超越先秦儒学(使儒家思想突出佛教的重围) 朱熹---理学(一本之理、分殊之理...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财富的报道: 全国总人口14.036亿人。 富人阶层: 人数460万,占比0.33%,占有财富290万亿,财富占比67.44%,人均拥有财富6300万。 中产...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