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湖南
  • @笔络 愿意。 要是凭我一句愿意,就多得了一位朋友,这个“选择”是我见过在美妙选择了。:)
    说点题外话,我之前写过一篇“日记”(高中学校作业),谈到了选择决定结果的言论。发回本子时,红字横批“不对,还有一样东西叫缘分。” 看来我们就是如此认识的吧。

    在二十多岁这个最糟糕的年纪如何自处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萝莉Mathilda问Léon:“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

  • @笔络 然而我看来 正因为选择的多样性,所以才成就了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你和我。因此,我愿意说选择的繁多,并不是烦恼。梦想的起始离不开选择。迷惘更多的是对选择的恐惧。
    PS:您的网名挺好听,真不错。

    在二十多岁这个最糟糕的年纪如何自处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萝莉Mathilda问Léon:“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

  • 在二十岁 这个“一无所有”(仅代表大部分的年轻人)的年龄。
    其实真真切切是一个最美好的年华。
    犹如笔者您说叙述的 “而一切,还是在你的选择之中。”
    这其中的 “选择” 不正是一个 闪着 金光的词语么?
    我们(二十岁的青年们) 都应该为“可以选择”而庆幸与欣喜。
    其实,人不仅仅是二十岁,到了四十岁,到了六十岁都有“梦想”。她们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有些叫幸福,有些叫健康。她们褪去了“梦想”这件张狂的外衣,变得纯粹与精简。
    二十岁的美好,在于我们尚有资格和勇气去披着梦想着件外衣。譬如笔者您在文章末想对“20岁”说的 执着、自我、勇气和憧憬。
    这些美好,对于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或六十岁的老年人,难道就荡然无存了吗?

    不。但社会选择剥夺了他们的选择。(40、60岁)他们不能太执着,这会被说呆板,他们不能太自我,这会被说不够圆滑,他们不能太勇敢,这会被称为鲁莽,他们更不能有憧憬,这会被称为幼稚。
    至此,二十岁显然是个最美好的年华。你我依然有着选择,有着广阔的选择,但对待选择的慎重与否这便是个人对自我负责的问题。

    为二十岁的你我举杯。
    Cheers!

    在二十多岁这个最糟糕的年纪如何自处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萝莉Mathilda问Léon:“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

  • 略有冒犯。
    纵观文章,"50岁的心态"只是 作者您强添上去的说辞。
    如何才能称得上 50 岁的心态 ?
    是作者您诘责的 对社会“黑暗”的“认同”?
    对“无法改变”事物的苟且? ......
    您说 你对青春的理解是 “为了自己想做的去奋斗过,为了自己心中的原则坚守过,为了追寻自己梦想的奋不顾身过。” 恩 挺顺溜的。每一句都没有任何漏洞,都似是举着成人礼的旗帜是高声疾喊的口号。但这些话就如同:冷了添衣 热了脱衣(是废话)。

    凭作者您叙述 列出的要义 出发点是对90 后的“关心” -- > 分歧点 “正确的” 人生价值观 --> “50岁心态”在90年身上的烙印 --> 您的痛心疾首

    这是否有些矫情?您的文章有很大的嫌疑 是拔别人的刺 来彰显自己眼睛的锐利,可惜你却忘记了,是谁在疼。

    你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竟然活出了五十多岁人的心态

    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了一个90后测试群,年龄严格限制在1990年到1995年出生的同龄人,某一天晚上聊天,我惊讶地发现同龄的一些90后,活得像个五十多岁的人的心态。 那晚...

  • @魔鬼的赞歌 刚在豆瓣上翻了翻 路内 。你提到的《追随》在其中评价甚高 看来真的值得“追随”一下了 。 你倒说对了我还真没看过武侠,看来趁着假期末为开学列张书单才行了 : )
    但我最爱的一部电影 却又是半部武侠片 《东邪西毒》。 许多台词都读到了心坎去。

    我读过的韩寒

    在首页看到有评论韩寒的文章,我想起我也曾算他粉丝的一名。虽然现在算是路人不粉不黑了,我也没法否认他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 先摆出结论——我很感谢韩寒和他的文字。我从小就爱看书,...

  • 喜欢作者的文字。 更喜欢作者的影评。我也和作者您一样 从郭敬明 到 韩寒 一路审视着自己的品味。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您是在大学看韩寒的 而我是在高中。记忆中在高中的学期里,捧着韩寒的书“愤世嫉俗”的下午。想想,也是因为韩寒,我才有勇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惧怕旁人的目光,磊磊落落的做自己。
    但到了高三这股勇气就莫名的消失了。后来辗转读过余秋雨《零下一度》、周国平《周国平语录》...... 直到如今大一令我驻步的 简媜《水问》 《女儿红》 《梦游书》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每每读一个作家的书,都发下自己过于狂热,导致目光浅陋。那时曾把他(她)们奉之为偶像,到处吹捧。如今真不堪回首,想想都发笑。
    或者将每个作家,比作是人生精神的旅客会更好。【遇之,微笑。别之,感恩。】

    对了,不知道作者您现在在读谁的书呢?
    PS :作者您还会发《教父3》吗?

    我读过的韩寒

    在首页看到有评论韩寒的文章,我想起我也曾算他粉丝的一名。虽然现在算是路人不粉不黑了,我也没法否认他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 先摆出结论——我很感谢韩寒和他的文字。我从小就爱看书,...

  • 我读过的韩寒

    在首页看到有评论韩寒的文章,我想起我也曾算他粉丝的一名。虽然现在算是路人不粉不黑了,我也没法否认他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 先摆出结论——我很感谢韩寒和他的文字。我从小就爱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