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期中考试作文题《我收获了 XX 》,老师们也要做题并且写下水作文。二十分钟我写了750字的作文,萌萌老师看了我的作文,问了一个问题:同样写感动人的故事,而且都是小事,为什么您能写得感人,而学生写得不感人呢?这是一个很多年轻教师问过的一个问题,很笼统地说就是学生缺少优秀的表达能力。但这又不足以回答问题,即使老师也教学生写作方法了,还是写不好。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给萌萌老师一个回答。
我认为一篇好的记叙描写文应有感而发,寄寓作者的真情实感。真实的思想感情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是一篇堆砌文字的死文章。
我们自己以观众/读者的身份去看影视剧、文学作品时,那些“假、大、空”的作品往往让我们想“吐槽”,但是那些情感真挚的作品却往往能够让我们久久感动。
读《出师表》不落泪不足见其忠,读《陈情表》不落泪不足以见其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落泪不足以见其慈。这些好文章能够千古流传,好就好在一个字“情”,一个词“真情实感”。没有哪一篇文章无情而被夸奖的,除非阅读者没有鉴赏能力。
当然,有人可能会想:如果在写作文时虚构一些部分,老师也不一定能看出来啊。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真要是要虚构一些场景、细节,如果虚构得足够合情合理,老师确实也无法直接判断学生写的内容是不是真的。不过,你得有足够的写作能力,能把虚假的事写的真实动人。
我更主张是:虚构性的写作,我们可以在小说、剧本的创作中更自由地练习。记叙文还是应基于真实生活,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去写作。
其次,我认为一篇好的记叙文要有动人的细节描写。细节决定成败,同样一篇文章也是这样。其实,一篇好的记叙文大多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朱自清的《背影》因为父亲买橘的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父亲为儿子买橘的艰难而感动,魏巍的《我的老师》因为教鞭被举起而未落下的细节让人动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因为“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让人涕泣不已。作者没有记载一件完整的事,却把一件事中最精华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出来,我们不得不说优秀作家是掌握语言的主人。
第三,我认为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记叙的事件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记叙的事情无所谓大小,关键是事件内在发展的逻辑要合情合理,而人物在事件中情感的变化也应该合情合理,这样才能让读者产生同理心,引起共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对侄子韩老成死的日期反复追究反复记述,表面上给人以啰嗦之感,但是细读之,才会感受到作者对侄子的深深的愧疚之情和他们之间的叔侄深情。同样,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母亲劝我去看北海的菊花,当我答应她的时候她那样高兴,而当她不小心说到“跑”和“踩”的时候,赶紧悄悄地出去。这段文字之所以感人,除了真情实感,还有事件的合理性,情节在变化,人物感情也在变化——我同意看菊花(母亲高兴),母亲说到“跑”“踩”(母亲歉疚),这种合理性让读者对母亲顿生敬意和同情,一位身患肝癌却要极力表现出坚强而哄残疾儿子高兴的母亲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
这些事都不大,但都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让人感动不已。
深度思考:记叙事件的方法,语言表达的优美程度都可以通过向老师学习写作技巧再训练,但是对生活的观察,对事物的感受和思考,是学生必须要自己亲身体验的。
因此,我觉得要写好记叙文,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人、对事、对景的真实感受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作文中充实真挚的情感来自于一个人丰富的生活体验,而一个人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那他首先应该有丰富的生活。作为家长、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鼓励他们在写作时多一些真诚,少一些编造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