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管理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有序》,它的主题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怎么有效管理注意力,提高思考效率?

乍一看,你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只要提到信息过载,注意力涣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互联网造成的。曾经有这么一个数据,说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相当于175份报纸的总和。这么大的信息量,我们根本处理不过来。当然,针对这个问题,人们也提出过不少方法,相关的图书我们也为你解读过不少,你只要在首页搜索关键词“信息过载”就能找到。这些书的具体内容在这就不多说了,它们大体上有个共同点,就是告诉你,要重建思考方法,磨炼强大的意志力,开发注意力潜能。

但是,关于上面这套观点,这本《有序》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蒙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汀,在过去十几年,他一直在研究人类的思考模式。在他看来,信息过载从来都不是互联网造成的新问题。你想想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传播技术的变革,都伴随着信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比如15世纪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的时候,就有人担心,以后这么多书,谁能看得过来?所以,信息过载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信息过载问题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出现了,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进化决定了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只有这么多,不管你通过什么方法,它也不可能变得更多。换句话说,注意力资源,不可增加,只能管理。要把自己从信息焦虑中解放出来,不是回避海量的信息,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重新组织我们的大脑。

怎样才算是科学的方法呢?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了。要想更好地使用注意力资源,我们得先深入了解注意力系统的特点,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遵循哪些原则,然后借力打力,找到顺应它的管理工具。这本书就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严谨地分析了注意力系统的工作原则,并且针对这些特点,给出了有效管理注意力的方法。

接下来,我就分成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注意力系统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它的运转遵循哪些原则?只有深入了解它的先天设计,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它。

第二部分,针对注意力系统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哪些工具,来提升注意力的使用效率?

第一部分

首先是第一部分,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注意力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注意力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都容易把注意力和记忆力混为一谈,觉得面对过量的信息,感到手忙脚乱,是因为记不住,记性不够用。其实,假如深入想想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真正稀缺的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大脑看成计算机,记忆力就相当于硬盘,是存储信息的地方,空间很大;而注意力就像内存,是运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间很有限。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就像我们可以记住很多数学公式,却没法同时做很多道数学题。

了解了注意力到底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说它是怎么运行的了。大脑里有一套专门负责管理注意力的机制,叫作注意力系统。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机制,为了方便理解,我从书里总结出了一套公式,叫做“1+4”,也就是一个核心模型,加上四个运行原则。

先说核心模型。在我们的直觉里,注意力系统应该像一个空瓶子,我们可以往这个瓶子里装东西,只是容量很有限。但是,空瓶子模型显然没法解释一件事,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走神?假如注意力系统是一个瓶子,那么已经装在这个瓶子里的东西,不应该动不动就漏出来,所以瓶子这个模型显然不恰当。根据作者观察,注意力的结构更像一个跷跷板,这个跷跷板的两端,是两种状态。一种叫专注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只做一件事的状态。比如写作、画画、唱歌、打球的时候,大脑都处在专注状态里。跷跷板的另一端,叫神游状态,也叫白日梦状态,也就是我们放空自己,对外界的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你坐火车的时候,盯着窗外看上半个小时,明明有很多风景掠过眼前,你却一个都没记住;或者看着夕阳落日,陷入无限的遐想,至于到底在想什么,你自己也说不清。

专注状态和神游状态的关系就像跷跷板,此消彼长。控制这个跷跷板的,叫作注意力过滤器,它会从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里筛选两大类。一是变量,比如你在开车时,突然经过一个色彩鲜艳的广告牌,这个变量就会激起你的注意力。另一类是重要的东西,这里的重要,并不是说它有多大的经济或者社会价值,而是对你来说很重要,比如你的大学毕业照,或者心动的异性,当他们出现,你都会不自觉地调动注意力。

这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基本模型,一个由神游状态和专注状态占据两端的跷跷板。搞清楚这个基本模型,我们还需要知道注意力系统工作的四大原则,通过这四个原则,你可以进一步弄明白,注意力系统的局限性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叫稀缺原则,这也是注意力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它说的是,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大脑在高度专注的时候,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它会消耗一种重要的养分,叫做氧化葡萄糖,但在神游模式里,大脑基本不会消耗太多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而发呆却可以发上很久。这是神经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好像还不够充分,因为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这种稀缺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人类既然能进化出庞大的记忆力资源,为什么没有进化出同样发达的注意力资源呢?就像组装一台电脑,已经配备了10个 T 的硬盘,但内存却只有1个 G,显然不合理。这就需要回到漫长的进化历程里寻找答案了。

根据作者的观察,注意力稀缺,是生存环境塑造的结果。人类在1万年前进入农耕时代,在此之前的200万年,都处在狩猎时代。在那个时期,我们基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狩猎。要知道,进化不是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而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缝缝补补,我们并不知道未来的生存处境,决定我们进化成什么样的是当下的环境。在狩猎时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决定了,我们只需要进化出足以应付狩猎的注意力就足够了,只要确保狩猎中能高度警觉,既能打到猎物,又不被豺狼虎豹吃掉。这个阶段一直持续了200万年,直到1万年前,人类才进入农耕社会。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人很不适应,从猎人变成农民,要处理更多的信息。比如,人口密度比以前更大,意味着要处理更多的人际信息;要耕作土地,意味着要探索新的农业手段。这些多出来的信息,都多少让人类的大脑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最初的信息过载,只不过当时人们还没有发明出信息过载这个词,但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所以,当我们提到信息过载时,得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自从进入农耕时代起,它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人类生产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

注意力系统的第二个原则,叫协作原则。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明明兜里揣着手机,还在四处找手机,明明手里拿着钥匙,还在到处找钥匙?造成这种情况的,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协作原则。它说的是,注意力系统并非由大脑的某一个特定区域负责,而是要由大脑的多个不同部位协作运行。当我们高度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会觉得全身的潜能都被调动起来了,精力充沛,原本沉淀在记忆深处的知识也变得异常清晰,身体会变得更加灵活,能够精确完成每一个大脑指令。这都是注意力系统调动大脑协作的结果。但是这场协作有可能出错,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前面说的那种骑驴找驴的情况,它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系统和记忆力系统之间脱节了。

注意力不光会出错,还很会隐藏自己,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原则,叫隐身下线原则。也就是,在注意力系统关闭、注意力下线的时候,我们是察觉不到的。这个过程就有点像睡觉,睡着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睡觉的,只有醒过来之后才意识到。同样,当我们的注意力关闭,也就是走神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正在走神的,只有注意力再次启动,回过神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这也是注意力不可控的根源之一,它来得轰轰烈烈,却走得悄无声息。

注意力系统的第四个原则,叫切换困难原则。我们的大脑在高度专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葡萄糖,同样,当我们的注意力切换,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时,也要消耗氧化葡萄糖,切换所消耗的精力一点都不比执行任务少。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从一件事切换到另一件事,就一定会消耗额外的能量,而是我们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区别在于,你在做的事情到底需不需要走心。比如从喝水切换到吃饭,不需要消耗额外的注意力,但是从写作切换到演讲,你就需要消耗很多注意力。这就是注意力系统的第四个原则,切换困难原则。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解释了大脑的注意力系统是怎么运转的。它就像一个跷跷板,两端分别是专注模式和神游模式。它的运转遵循四大原则,每种原则都对应着某一种局限。首先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只有这么多,运行它需要消耗能量,切换它也需要消耗能量,而且它下线的时候从来不会跟你打招呼。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既没法无限期地专注于一件事,也没法同时专注很多事。

第二部分

进化赋予人类的生理局限,已经决定了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资源,你没法通过任何方法来增加它,而且即便你有再强大的意志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它。这条路走不通,应该怎么办呢?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力打力,针对注意力系统的特点,建立一些思考和行动工具。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就从书里给你总结出了三种工具,来帮我们提升注意力的使用效率。这三个方法分别是,注意力外包、策略性走神和训练知识素养。

咱们先说第一个方法,注意力外包。说白了,就是给大脑减负,通过外部工具,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大脑之外。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实际上我们早就在使用了。比如你把生日当作密码,老板雇用秘书来规划时间,明星让经纪人来制定行程,本质上都是利用外部资源来分担注意力。在这些方法里,最有效的工具是列清单,有一本著名的书叫《清单革命》,专门介绍了这种方法。

当有很多任务时,你可以把任务按照优先级一件件写在清单上,然后按照顺序逐个完成。比如你是一位大学教授,可以把准备教案、批改论文、学术研究按照先后顺序列个清单,当只有一个任务、但是这个任务很复杂时,你可以把它的几个执行要点列在清单上。假设你是位外科医生,要组织一台大手术,就要按照手术的关键控制点列出一张清单,比如跟麻醉师沟通,要提前做好病人的术前教育,一旦发生意外应该怎么处理。注意,清单不等于执行计划,比如很多人都给自己制定过减肥食谱,严格计算每一餐的卡路里,也有人给自己制定过英语学习计划,每天背30个单词,这些计划都不能叫清单,只能叫执行手册。

一张好清单,必须要满足两个要点。一是简洁,不用面面俱到,只记下关键要点。比如建造大楼,你是总工程师,建筑流程都严格写在施工计划里,你不需要再抄一遍,只要把施工的几个关键检查点列出来。二是更新,一张好清单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中要根据环境变化随时调整。比如你是一位徒步旅行爱好者,你经过的地方不同,所要准备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关于怎么列一张清单的学问还有很多,更具体的方法你可以去参考《清单革命》。这本书我们也为你解读过,你稍后可以在首页搜索收听,有关清单的话题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注意力外包可以降低犯错的几率,而接下来的第二个方法,能够帮我们激发创造力。这个方法叫策略性走神,也就是在专注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故意放空自己,留出一段专门的时间来走神。你看,走神未必都是坏事。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全神贯注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但根据作者的观察,有计划的走神,有时候反而有助于激发创造力。据说,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来自洗澡时的灵光一现,比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先不深究传闻的真假,至少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这是有扎实的神经科学依据的。

在大脑里,有两个跟创造力有关的关键区域。一个叫左前额叶皮层,它负责的是深度思考,也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调动专门的知识。比如你要解一道物理题,调用了很多物理公式,这个过程主要就是由左前额叶皮层完成的。另一个关键区域是我们的右脑,它负责的是联想思考,也就是把一些原本不相干的想法连接在一起,碰撞出新的可能性。比如开发一款互联网产品,不能光懂技术,还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市场行情,懂得用户心理。但这个区域有一个局限,就是你越刻意联想,努力把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反而越是什么都想不起来,只有你放松甚至走神的时候,右脑反而会更活跃,这些联想才会自动发生。所以,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有计划地专门留出一点时间来走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策略性走神。

策略性走神,走得越彻底越好,最好是让大脑完全放空。比如你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当你放松时,仅仅在椅子上伸个懒腰是不够的,要走出办公室,到另一个环境,比如咖啡厅或者公园里,周围最好一个同事都没有,任何与办公环境有关的东西都不在视线之内,只有在这个环境里放空自己,才是一次合格的策略性走神,这时你的创造力往往能得到更大限度的调动。

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管理注意力的工具,策略性走神,也就是不要强迫自己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有计划地放松甚至走神,反而能激发创造力。管理注意力的第三个工具,叫做训练知识素养。

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最终目的还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通常认为,要想解决更多的问题,就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本事越大。但是,知识哪有尽头,穷尽一生,也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去面对无穷的知识。尤其是今天,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个困境变得越发突出。第一,知识的总量正在快速膨胀,它已经大到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消化,正所谓学海无涯。第二,知识的正确性正在变得存疑,今天的前沿成果,明天很可能就会被颠覆。像维生素 E 可以治疗冠心病,吃大蒜可以降低胆固醇,这些一度炙手可热的结论,后来都发现没有确实的证据,甚至压根就是错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怎么用有限的精力,去面对无穷的知识呢?根据作者的分析,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打偏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最应该具备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素养。你要注意这两个词不同的含义,所谓知识素养,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信息,而是寻找和判断知识的能力。当面对一个问题时,你并不需要直接具备相关的知识,但是,你知道应该从哪里获取这些知识,并且知道怎么运用,这就叫知识素养。

我给你举个例子,谷歌在面试员工的时候,经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帝国大厦的重量是多少?乍一听,这个题无解啊,你几乎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无误的答案,这样的题有什么意义呢?就算知道帝国大厦的重量,也不一定能胜任谷歌的工作啊?其实,谷歌看重的并不是答案,而是面试者的解题思路。你首先得知道计算大厦的重量需要哪些信息,比如建筑高度、面积、材料、里面有哪些结构等等,然后你还得知道去哪里查这些信息,当同一个信息查到几个不同的结果时应该怎么判断取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素养。

打个比方,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像闭卷考试,知识的获取很麻烦,要想随时使用一门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掌握它;但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变成了开卷考试,获取知识的门槛低了很多,你可以用手机搜索、去网上提问或者借助学术搜索引擎。注意,这可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不学知识,而是我们没必要深入掌握每一门知识,但必须了解足够多的知识线索。就像面对网络搜索引擎,要想查一个东西,你至少要知道输入什么关键词。训练知识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建立丰富的知识体系。过去常说,读书贵专不贵博,但现在,不仅要专精,更要广博。这是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第三个方法,训练知识素养,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学习策略。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怎么提升注意力的使用效率。我们一共介绍了三种工具,分别是注意力外包、策略性走神和训练知识素养。

总结

到这里,这本《有序》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毕,来回顾一下:

进化已经决定了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不能增加,只能管理。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首先得知道注意力系统是怎么运转的,它遵循四大原则,分别是稀缺、协作、隐身下线和切换困难。针对这些局限,我们介绍了三种工具,你可以通过清单来建立外脑,降低大脑负担;也可以通过策略性走神,来激发创造力;或者通过训练知识素养,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掌握更多的知识线索。

最后,我还有一点思考和你分享。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热词,比如信息过载、机会成本、认知效率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离不开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和信息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往,是人在寻找信息,不管想知道什么,都要主动获取;现在,关系反转,变成了信息主动包围人,我们的难题不再是寻找信息,而是如何筛选和判断信息。书中给出了很多原理和方法,但是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不光需要方法,更需要我们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面对新信息时,适当克制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永远留出一份注意力,环顾四周,寻找新机会,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也是一场修行。修行路上,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