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如果可以选择一首背景音乐,那么我想我会选择“好妹妹/小娟“演唱的《晚风》,听起来很温柔很温暖又有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整个基调和这篇文要阐述的思想内涵很契合,希望大家喜欢~
2020年春,发生的这一场疫情,让人始料未及。有好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说“真希望一觉醒来,病例明显减少“,然后后面的评论便是同一个句式” 真希望一觉醒来,……“,我在评论里+1” 真希望一觉醒来,发现这只是一个噩梦“……评论完之后,我哭了,哪有什么噩梦,这分明就是现实啊。
口罩
口罩被全民需要
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在上海,无论是在飞机场、菜市场还是大街小巷,人人都带着口罩。当然,极少个别人脱下口罩抽烟或者个别人就没带口罩, 也是有的,当然,这是在人稀少的地方。
口罩难求
在重庆的时候,妈妈给我准备了几个来上海需要用的口罩,还是从药店阿姨那里匀出来的,她本来是留着自己用的。一般的医用口罩,市面上早已买不到了,N95、KN95就更不用说。到上海,第一件事便是买口罩,一样的,难求。大概,国内各地口罩都紧缺。想到在越南的好友,于是就问问她能不能从越南帮忙买一些给我。和她聊完我才了解到,买是能买到,但是已经无法寄给我了,就算亲自送过来,也是不能够的,因为之前有人送口罩,还一直在海关待着呢,因为目前越南对疫情也蛮重视。
口罩,在这个时候成了宝贵的稀缺物资,毋庸置疑。
口德
语言的穿透力
出门,到处都是口罩的身影,人人都在做好自我的防护不要被伤害。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口罩能起保护作用的只是物理上有限的传播距离,而从嘴里说出的话呢?顿时我感到有点恐怖,因为保护自己不受病毒的伤害,我们可以选择待在家里,我们可以铸造铜墙铁壁,可是言语呢?一些言语对人的杀伤力,可以穿过层层堡垒直插人心,物理的墙、壁,隔,是隔不住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一本书叫《亲密关系》,如果大家有时间,也可以看一下。里面提到了怎么样表达比较好,其实我在想,那本书启发我更多的,是思维模式,是从内心生出的对对方的关爱,然后再很温和的将自己一步步表达清楚。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一个话头上,提出“伤害‘你’的人往往是跟你关系很好的人”的观点。当然这个观点,没必要做更多无谓的联想,我们达成的是两个共识:1.跟“你”关系不好的人根本连伤害你的机会你都没给他;2.注意自己的言行,别在无意之中伤害到了关爱你的人。
“德“与”口德“
“德”字,最开始是出现在甲骨文上。《玉篇》记载”德,惠也“《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德“声音也通”得“;”德“看字形,左边一个双人旁,下边一个心字。也许,”德“字就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要用心去关爱去呵护,然后,通过这种方式的互动,双方都开开心心,收获的,是一团和气。
也许“口德”,就是在言语方面的“德“的展现吧。一句话,能用关爱的心去关照,最好。如果关爱没可能,那至少,请保持不要恶语相向。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想想有些大俗话,其实不俗,都是智慧,呵。
话说,疫情过去,口罩一取,但愿,留下更多的,是对“口“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