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里的形声字2025-04-10

《动物儿歌》里的形声字2025.4.10


在上《动物儿歌》一课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预习单,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蜻蜓 蚯蚓 蝴蝶 蜘蛛 蝌蚪 蚂蚁

读了上面小动物的名字,我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这一道题时,我理所当然认为,孩子们都能发现这些字都是虫字旁,甚至有孩子能发现其中形声字的奥秘。但是把预习单收上来一看,出乎我的意料,班上有不少孩子写的是“我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我发现它们都是昆虫”“我发现它们名字都是两个字”。那么这些答案有没有错呢,没有错,只是他们的观察停留在比较浅层的位置,如果没有经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发现,还不会留心到,这些字刚刚好都是虫字旁的,(这里也不妨可以推测,很多孩子写到虫字旁,是有家长的提醒和引导)更不会留意到这些字中的一个部件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是十分相似的,再进而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在这里,我也检讨与提醒自己,那就是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应当去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的回答会是怎样的,对于学情的预测,一定要打开广度,站在孩子的视角来想问题,如果我是孩子,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会怎么回答,尽可能把预设多做一些,多想一想,如果遇到了不同的情况,我该怎样引导。

在正式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出示课件“蜻蜓 蚯蚓 蝴蝶 蜘蛛 蝌蚪 蚂蚁”,并发起学习任务:同桌交流,仔细观察这些动物名字,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能否有不同的发现。

讨论结束,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的发现和预习单中呈现的差不离,从左右结构,到虫字旁,虫字旁表示的是昆虫的意思,这是他们的全部发现。

这个单元是识字单元,整个单元的一个学习重难点就是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所以,形声字并不好理解,光讲概念是不够的,需要一步步引导与理解。这时,我请所有孩子睁大眼睛,跟着我的手部动作仔细观察:把手挪到“蜻”字边,遮住虫字旁,这个部件读——青,再把手移开,整个字读——蜻;

把手挪到“蜓”字边,遮住虫字旁,这个部件读——青,再把手移开,整个字读——蜓;

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

把手挪到“蚯”字边,遮住虫字旁,这个部件读——丘,再把手移开,整个字读——丘;

把手挪到“蚓”字边,遮住虫字旁,这个部件读——引,再把手移开,整个字读——蚓;

这时我问,还有谁像我一样有发现?

学生们说,蝴的虫字旁旁边的字也读作蝴;

我继续指向“蝶”,这个字呢?因为蝶字右边的部件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比较迟疑不敢开口,我帮助补充,蝶字右边的字读作“叶”和蝶字读音很相似。

剩下的字我让学生自己用同样的方法逐个说出来,这时我问,这样读下来,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到这些字右边的部分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很像有的完全一样。我才开始讲解形声字的概念,像这样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这时,我再问,这些动物名字中,哪个部分表示它们的意思?学生回答虫字旁,我请他们用笔,把每个字中的虫字旁用圆圈圈出来,继续提问,这些动物名字中,哪个部分又是表示它们的读音呢?用方框框出来,看谁框得准。

这时我出示课件(已将形旁和声旁分别圈画好),请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答案,看看是否和老师圈画的一样,并且随机拍照上传4位学生的成果展示。接着我继续说明,指着学生的作品,像这样,表示字的意思的部分叫做形旁,表示字的读音的部分叫做声旁,形旁和声旁组合在一起就是形声字。

接下来,我请同桌两人手指着课文中的动物名称,互相指,互相考,考一考,认一认,巩固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认字的方法。

就这样,在引导、发现、理解、巩固(实践)的步骤中,我把形声字给讲明白了。

那么怎样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形声字呢?

我打算在下一个课时中,用形声字来做课前回顾与检测,直接出示课文中除了动物名字的其他形声字,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形声字:

1.你能快速读出这些字的读音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读音的?

2.你能快速猜出这些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猜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对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理解。进而再介绍形声字的多种结构,如本课中出现的左形右声和右形左声,逐步提升认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