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的背后是无视

当妈的这几年,经常在遛娃的时候碰到小朋友嘶声力竭的冲着大人怒吼,内容往往是孩子的一些简单的诉求:

“我就要你跟我玩!”

“我就是要喝水!”

“我就要骑车子!”

……

通过多次的观察,发现事情的发生往往是有前因的。孩子在怒吼之前,是已经用平和的态度多次向大人表达了他们的诉求,

“妈妈/爸爸/奶奶/爷爷,你能陪我玩一下吗”

“我想喝水了”

“我也想骑车子了”

……,

但是这个时候大人要么是在跟其他人说话没有听到孩子的诉求,要么是自顾刷着手机沉浸其中,要么是明明听到孩子的表达却毫无反应,直到孩子在重复2、3次之后失去耐心,发出怒吼。

回想一下我们家两个宝贝儿,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当一个人脾气越来越不好,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和的表达、正常诉求往往被忽略,只能用剧烈的方式表达才能奏效。

大脑是非常喜欢走捷径的。

如果孩子在经历了反反复复多次的用温和的表达诉求无果之后,往往是通过大声怒吼甚至是肢体的碰撞以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么,长久之后大脑的链接会形成自动化的模式,即只用剧烈的方式来表达正常诉求,因为大脑会默认,这样的方式最有效果。

小孩子如此,成人亦是如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