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写过关于跑步的文章,跑步让体内产生的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能使人欢愉。而好多人跑步真的就是为了消解压力。
今天看了一本书《减压脑科学》,日本脑科学家有田秀惠,从释迦摩尼修行的主张里,“慈悲、坐禅、与他人平等和同感”,从佛学的角度去阐述,并如何科学的去缓解压力,与压力共存。
战胜压力是不可能的,就像人生就是苦的一样,你想要全是甜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人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压力有两种:一是身体压力,如病痛;二是精神压力,如悲伤。
精神压力也是脑压力,就是大脑通过神经递质所感受的压力。脑压力又有两种:一是得不到的快乐,二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认可的压力。
作者告诉我们,调节脑压力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流眼泪,二是血清素。
既然压力经常有,不如暂时相伴,不必跟它硬碰硬,想办法去缓解,去提前预防,争取把压力消灭在萌芽中。
下面总结三种压力及解决方案:
①身体性压力。如疲惫了,就去休息,睡眠是最好的良药,让大脑皮质整体休息,有规律地生活。失眠的人是缺少褪黑素造成的,而褪黑素的原料是血清素能神经。
而血清素能神经是需要做韵律运动产生,所以,没事多做运动,少胡思乱想。
②得不到快感的压力。办法是激活大脑皮层质,做韵律运动,比如跑步、散步、骑自行车、游泳、跳舞、健身、坐禅,冥想、瑜伽、太极拳等比较容易做的运动,有田秀惠说到,如果身体不方便行动,在室内唱歌、深呼吸、嚼口香糖、咀嚼,都是韵律运动的方式。同样能产生血清素能神经,让身体愉悦起来。运动三个月开始发生变化,六个月会有很好的效果。
另一种激活血清素的法宝是阳光。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人容易心情低落,严重会抑郁,就是因为缺少阳光的补充,身体内血清素降低,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没事少呆在阴暗的房间里看手机,多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
③所做的事情得不到认可的压力。觉得委屈,觉得不服,想哭可以哭出来,眼泪某种程度上比笑容更减压。如果想哭却哭不出来,大脑的前运动区功能低下人会抑郁。如果患有抑郁症的人,想忍没忍住哭了出来,抑郁症就好了。
最好的时间是晚上哭,与能感同身受的人一起哭,并享受哭泣,对身体大有益处。
释迦牟尼在六年的修行里,也没有完全能去除压力。他主张“慈悲”是激活同感脑带来的治愈,主张“坐禅”激活血清素能神经带来的愉悦,主张“众生平等,和他人同苦”,去除自我,与他人感同身受。为别人做事的同时,也能治愈自己,与人为善,方能与己为善。
更好的生活不代表只选择好的部分,而是品尝人生喜怒哀乐。疲劳时休息,痛苦时哭泣,整装待发时努力前行,并随时与压力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