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需要用“心”,新教育需要“创新”

  新教育,其优,其美,在新教育人发自内心的不懈努力,如春风般,吹开新教育人的心灵之花。  一个教育者的活力正是奋斗着的青春,所以,趁青春年华,奋而愈发!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个人也都是爱听故事的人,《一个乞丐的艳遇》的故事,让我感受到改变的魅力所在,这不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去做的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个道理,要想使得我们的教育一贯如新,永葆青春,我们就要在努力的道路上不断地改变,创新。 

这也令我想到了前段时间讲到的一节语文课——《青花》: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新教育之所以“新”,正是因为新教育在超越中传承。  而老子与孔子关于牙齿和舌头的故事又让我想到了秋瑾和鲁迅。二者皆为爱国志士,但其报国方式截然不同,秋瑾如“牙”,激进而猛烈,故“不惜千金买宝刀”,最终“洒去犹能化碧涛”,一生短暂而灿烂,巾帼不让须眉;而饱受秋瑾抨击与不屑并被之称为保守派的鲁迅,则如“舌”,虽不曾提刀策马,战场杀敌,马革裹尸,但其手中之笔,恰如钢刀利剑,使得当局者惊恐万分,咬牙切齿却对先生束手无策,而民众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萌芽,不断走向光明。  我们社会的进步需要像秋瑾那样的英雄,敢于打破黎明的黑暗,也需要像鲁迅那样的灵魂,不断引导并改变民众的思想。此二者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我们的教学大概也需要如此吧,千人千面,万千性格。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敢于做“千手观音”,可刚可柔,亦刚亦柔,刚柔并济,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材施教方可“对症下药”。  孔子失马,子贡虽能言善道,终碰壁而回;新来者虽显青涩,竟引驹而归!何也?  老农只知农耕忙,故子贡高谈不入耳,新来者能言其识,故而牵得马儿归。  我想,我们的教学也一定要“接地气儿”,利用我们周围的,贴近孩子们生活的素材,说孩子们听得懂的话,愿意听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我常问同学们是否看抖音或者头条,孩子们一听,个个精神抖擞,这时我会分享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比如四川凉山的火灾,消防官兵们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巴黎圣母院付之一炬带给我们的反思,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防溺水事故带给我们的警示等等,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我想,我们的新教育提倡同学们聆听窗外声音,而分享无疑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新教育便是“心”教育,用心,才能守得明月;创新,才会迎得花开。 

我们坚信:行动必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誓将新教育这团星星之火进行到底,必将新教育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静谧的晨曦,托起一轮火红的旭日。 5月10日,我有幸前往孟津县第四实验小学参加名师大讲堂,聆听业内名师的“...
    子贤3028阅读 215评论 0 1
  • 一 和众多的一线教师一样,在我的思维和感觉的空间里,朱永新与新教育是同一个概念,这如同陶行知与生活教育,叶澜与新基...
    无名之米8阅读 1,591评论 1 3
  • 大家喜欢我的时候,我总是有能力把别人推开,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本身特别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我内心其实很害怕孤单,害怕...
    珺兔儿阅读 590评论 1 1
  • 2017年的暑假,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一个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对自己的...
    夕曳不是西阅读 311评论 0 1
  • 今天开始阅读第四章的内容。同样,先摘录下对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
    在水一方_y阅读 22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