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云雨”,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它的本来意思是原指楚国神话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故事。但后来被世人有意或无意误解,最后就成了指男女幽会合欢的代名词。
说起“巫山云雨”这个成语,是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中的:“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啥意思呢?就是:妾在巫山的南面,那是最高最险的地方。早晨我就是一片云,而到晚上的时候,我又成了飘来飘去的雨。每天的清晨和晚上,我都会在巫山南面那个高台靠下的地方。
所以,“巫山云雨”的本意就是指巫山的神女朝为云暮为雨的故事。
在《高唐赋序》中,作者宋玉用一种让人恍惚迷离的言语,描写了一位美丽善良多情,但是却可望而不可及的巫山神女形象,这就引发了世间文人墨客的奇思妙想。
楚襄王和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楚王远望高唐观上,云气升腾,缥缈变幻,时隐时现,不禁好奇地问道:“此何气也?”宋玉乘机讲了当年先王(楚怀王)梦遇巫山神女的美丽故事。辞别时,美丽的神女对楚怀王说了下面的话: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上段说的传奇故事为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游玩累了就小睡一会儿,但睡着了,梦见一位美丽的仙女,说她是巫山的仙女,她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供楚怀王享用。
楚怀王当然知道这弦外之音,就非常高兴,就临幸这位巫山仙女。巫山仙女告诉怀王,如果要再想找她时,就可以来巫山,因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就是说早上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巫山云雨”这个神话本意指的是楚怀王与神女的交合,使国家人口得以繁衍生息、民富国强。
神话体现的是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神女与楚国怀王交合,代表的是自然中天与地的交会融合,产生出雨水,使人间万物得以滋润生长。
这是一种很朴素的自然观,自然界的万物都有雌雄之分,只有雌雄相配才能使万物繁衍。楚怀王与神女交合降雨,才使得地上庄稼生长和丰收,只有百姓富裕了,那么国家才能强盛。这应该是“巫山云雨”的本来意思。
而男欢女爱也是人世间很自然的事,所以,后来的人们就对“巫山云雨”原意进行了自然引申。才把以前很庄严的,涉及国家存亡的大事引申到生活中的男女上来,最终成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我们从这段故事和神女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到,是仙女的云雨给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正是因为有了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的美丽传说,又有“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梦幻和神奇故事,才有了“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种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
至于说后人对“巫山云雨”的故事又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引申男女床笫之欢也是可以理解的。
1、关于“巫山云雨”的诗句:
《江上寄巴东故人》
唐•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2、《巫山枕障》
唐·李白
巫山枕障画高丘,
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
巴水横天更不流。
3、《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4、《巫山一段云》
宋·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