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雍》:《诗经.周颂》中的为周天子举行祭礼后撤去祭品、祭器时所唱的诗。
彻.同“撤”,古代祭礼完毕后撤祭馔,乐人唱诗以娱神。
②“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出资《诗经》里《雍》这首诗中的二句:各路诸侯们都在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
相(xiàng):助祭的人。
维:用于句中的助词,可以译为“是”。
辟(bì)公:诸侯。
穆穆:庄严肃穆。
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这首诗歌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呢?”
春秋时期的鲁国,由“三桓”联合执政,轮流掌管鲁国大权达三百多年。将鲁国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僭越行为时有发生。三家在祭祀祖先之时,演唱只有天子祭祀才能唱的诗——《雍》。
历史上,像三桓这样的当权者总是利令智昏,做出不合身份的越礼之事。其僭越之举往往为他们的灭亡种下祸根。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执政者的行为就是天下人的榜样。所谓上行下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时期曹操,僭越礼制,在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使用天子礼仪。后又逼迫汉帝封他为魏王,其子曹丕威逼汉献帝禅让,自立魏国。四十余年后,司马氏父子便学着曹操的样儿,僭越礼仪,篡夺朝政,废掉魏帝建立晋朝。但晋朝100多年后便被权臣刘裕效法。之后,萧道成、萧衍、陈霸先依样画葫芦,先后废掉了刘宋、齐朝和梁朝皇帝。
其实,仔细想想,他们以自己的贪欲僭越,也同样打开了下属们的欲望之门。当时机成熟,下属们自然会僭越礼制,满足权欲,且没有一点儿愧意。
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着共同遵守的秩序、规范和礼仪,有些秩序和规范是不能随意进行破坏。例如,如果企业领导带头破坏制度,不按规矩肆意出牌。下属和员工自然会群起效仿,制度荡然无存,效益无从谈起,企业最终亏损破产,受害的自然还是企业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