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倾听的意义佐藤学有这样的描述:他把学生的发言比喻为投棒球游戏。教师要准确地接住学生的每一个投球。即便没说什么,心情很愉悦。如果学生投的不好、或投偏了,教师依然能接好,就会鼓励学生投出更好的球来。
而在课堂中大多数老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和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一味的想:“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并没有全身心倾听学生。这样做导致两个失误:一是使学生的投球纷纷落地。二是没能与那些用心倾心的学生产生共振。更严重的是,自己没有接住球,还不让学生去替他捡。这样的教师是令学生失望的,长期以往,会使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学生讨厌投球,甚至讨厌自己。佐藤学认为:在教室里先让“投球”成为愉快的事情是更重要。因为人与人的交流与计算机信息传递的原理是不同的,如果不能“理解”对方话语中渗入的而又没明说的想法,没有“理解”其话语所暧昧地表达的意思或言语背后所指的话,是不可能产生心领神会的感觉的。
倾听不单单听他说了什么内容?而是理解他表达了怎样的想法与观点。就像我们读经典书籍一样:字字都认识(听到了内容),句句都不懂(没有理解意义)。有句词说的好“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教师就是要听懂学生的心声。常言道:“理解万岁”理解是听懂的前提。“理解”就是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用心倾听。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感共鸣。唤起这些情感体验是用“理解方式”倾听的最重要意义。如果教师总是被“下一步怎么办”的观念束缚着的话,那是不可能产生“欣赏”、“体味”的“倾听方式”和“理解方式”的。
京都大学的哲学家原资明先生在《词语交往论》一书中将“交往”分为四种类型: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对教师而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四种交往的声音都要倾听,最容易忽略的是“异向交往”声音。
教师特别要倾听那些与自已的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学生的话语。而真实的课堂中,由于教师难以理解学生相反观点、或不同角度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学生的想法一旦被教师忽略或排除在外,那个学生就再不会有第二次发言了,因为谁都喜欢被肯定,而不愿意自尊心受到伤害。
在教学中,教师认真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十分重要。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是教学的最大妙趣所在。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是否能够开展起来,与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能否认真倾听、洞察其差异分不开的。
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课上教师总希望学生多多发言,但事实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可以说,没有倾听就没有学习。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然而在大多数的教室里,这种“倾听”关系没能在学生当中建立起来。没有“倾听”的教室里,占支配地位的是对他人的漠不关心,相互学习也不可能产生。
要形成这种互相倾听的关系,光靠说一句“喂,注意听呀”是不够的。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倾听从教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