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任正非内部讲话》有感三:从华为精神看企业与个人的共生之路

本周研读了《任正非内部讲话》中“打造铁血团队:利出一孔,力出一孔” 与 “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 两章内容,书中关于团队建设、 决策者的担当与人才培养的论述,让我深入理解了华为的发展逻辑,也让我联想到我们公司自身的成长历程。

一、铁血团队:于危难处见担当,以协作铸辉煌

书中“团队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华为的毛生江在关键时期挺身而出,先是牵头 08 机这一拳头产品的开发,后又在 1994 年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的背景下,毅然离开家人奔赴山东开拓市场。他通过民主生活会引导自我批评、针对项目召开分析会、推行新员工思想导师制等举措,仅用一年时间就扭转局面 ——1999 年山东代表处销售目标较 1998 年增长 50%,总销售额达 93 亿元,回款近 90%,他也因此在 2000 年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副总裁。

读到这个案例时,我瞬间想起了我们公司开拓山东市场的情景,两者的经历简直如出一辙。2019年,刘院果断制定直营战略,豪总临危受命,独自一人前往山东开辟新战场。记得当时不管是活动还是考级,山东的市场份额和竞品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豪总不仅要应对外部的客户攻坚,还要协调内部的资源对接,但他从没有过一句抱怨,始终带着一股“不服输” 的劲冲在前线,为此还推出了订婚、结婚的日期。正是这种“拼死也要达成目标” 的精神,感染了公司一大批同事主动走向市场,我们才一步步搭建起如今的直营市场布局,即便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们还能保证有一定的份额,也打破了依赖代理商的模式,让我们的业务走的更加从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危难从来不是企业的终点,而是团队凝聚力的试金石—— 只要大家心怀必胜的信念,秉持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的狼性精神,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攻不下的阵地。

二、决策者的担当:直面错误是勇气,扛起责任是底色

“决策不都是对的,需要理解与宽容” 这一部分,爱华公司董事长小林村子的一段话让我深受触动:“所有处于高层的人,不论性别、年龄,都有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错误面前不敢站出来勇敢面对,而是遮遮掩掩…… 重要的不是已犯下的错误,而是对错误的正确面对,以及深刻的反思。”

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观察,我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看来,真正成熟的领导者,从不是“永不犯错” 的完美象征,而是 “敢认错、能改错” 的责任担当者。就像书中强调的,领导者要时刻自我反省,及时发现过错并坦然承认,更要努力改正 —— 这不仅是对自身行为的负责,更是在给员工传递 “责任至上” 的信号。很多管理者在出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找借口、推责任,结果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还让团队士气受挫;但那些敢于直面错误、主动承担责任的领导,反而能赢得员工的信任,让团队更愿意跟着一起解决问题。这也让我明白,“绩效精神”“结果导向”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建立在 “敢担责、善反思” 的基础上,这才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三、人才培养:夯实基本功,与公司共成长

在“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 这一章,任正非 “造人先于造物”“苦练基本功” 的理念,彻底改变了我对人才培养的认知。他提出华为要实行 “低重心” 战略,重视普通员工、普通岗位的培训 —— 无论是钳工、电工、厨工,还是工程师、秘书、业务经理,都要练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功;新员工上岗前必须培训,老员工适应不了新形势也要重新学习。

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否真的把岗位基本功练扎实了?是否存在“眼高手低” 的情况?答案其实并不完全乐观。任正非说 “要把员工‘做实’紧紧抓住不放”,这句话点醒了我,企业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少数“高端人才” 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胜任本职、贡献力量。就像我们公司这艘船,无论是掌舵的管理者,还是划桨的普通员工,只有每个人都把 “基本功” 练硬,抱着 “为自己未来工作” 的态度,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事业的契机,才能与公司共生共赢,一起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两章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目前新公司、新项目的开拓阶段,作为一名管理者,不仅要掌握企业管理的方法论,也要成为责任担当的榜样,以“苦练基本功” 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让我们的新业务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