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啡生涯
(30天实践之日更第5天,4月份酷啡要坚持日更了)
跳出舒适区,这是一直以来我听到很多的励志语。
美国美国著名学者Noel Tichy对于人的学习行为提出了著名的的行为改变理论。他将人的学习行为从里向外分成了3个区。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 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那一句“跳出舒适区”让很多人直接跳出舒适区,进入了恐慌区。
我的第一次转型经历就是直接从舒适区跳到恐慌区,2009年我从第一家公司辞职,当时年轻气盛、觉得自己能开创一番事业,当时辞职转型想要创业,想要自己开咨询公司,确实也成立了一家公司,但当时什么准备都没做,没有任何人脉资源,也不知道怎么宣传,连公司最基本的财务报税也不会做,除了老东家之外也不知道我的潜在客户在哪里。
折腾了半年之后,我进入了恐慌区,之前积累的储蓄也用的差不多,不能再坚持下去了,所以我急急忙忙找了一份工作重新回到了一家公司上班。
转型过程中,看到很多人是没有任何准备的直接从舒适区跳到恐慌区,然后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又重新回到舒适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逐渐扩大“学习区”,一段时间以后学习区慢慢变为舒适区,舒适区越变越大,逐渐把恐慌区变成学习区。
所以,不要直接跳出舒适区进入到恐慌区,要不断的扩大舒适区,不断的扩大你的学习区。
最近,你在扩大你的学习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