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时间创新。
新课标在育人导向,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性和学段衔接方面也有不同的调整。
明确一个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三会”):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科学的本质特征:①数学源于现实世界的抽象②数学是运算、推理和表达、交流的工具③数学承载思想和文化,传承人类文明④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课程的价值追求: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③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核心素养的11种具体表现: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眼光: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思维: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表达: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课程内容选择:①以核心素养为统领②提现数学学科特征③关注数学文化④反应社会发展需要⑤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课程内容组织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②具体与抽象的关系③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