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说“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亲故老友逝去了,或者离开自己远了。但是,他们身上那一些优良的品质离开自己越远,时间越久,越能闪出异样的光芒。”确实如此。
小小的院落
我的童年是在小胡同里的一个三间房宽的小院里度过的。听妈妈说,那个小院是在生下我之后不久买下来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家。
这一片一共有三个胡同四排房,我一家居最北边胡同三户人家的中间。我们的院子特别小,只有三间房宽,没有一点多余的地方。坐北朝南的三间房,后来又贴着西屋盖了两间朝东的房子,一间当做厨房,一间给爷爷住。爸爸妈妈住在那间被厨房挡住窗户的西屋,我和姐姐们住在光线明亮的东屋,中间是堂屋,也就是我们的客厅。
小小的院子里种着四棵高大的桐树,树冠把整个院子都遮挡了起来。每年春季淡紫色的桐花开放,像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小喇叭,桐花开满了树枝,一串一串的,特别壮观。等到春末,桐花凋谢的时候,又落得满院都是紫色小喇叭了。
愉快的假期
小时候,在家里呆的时间最久的莫过于暑假了。长长的假期中,我们在堂屋地上铺上凉席,打开吊扇,写完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后,便整日玩耍。爸爸会打开电视,陪着我们一起看《西游记》《济公》《新白娘子传奇》等热播电视剧,或者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暑期热门电影,有时也会看戏剧,比如《卷席筒》《状元与乞丐》等等,有时还会看《曲苑杂坛》中的评书、相声、杂技等节目,总之,看电视是我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我们也会在爸爸妈妈都在家的下午打扑克牌或下跳棋。我们围坐在凉席上,爸爸坐在妈妈的上首,我和姐姐坐在妈妈的下首。爸爸打出牌来,妈妈总是能巧妙地赢过爸爸,然后妈妈再帮着我们一起赢爸爸,我和姐姐看着妈妈和爸爸斗智斗勇。这个时候,我们家里是充满欢笑的。
爱花的爸爸
爸爸是很爱花的。在东屋窗户下有爸爸开辟的小花园,里面种着月季。每年春天,淡红色的月季花格外抢眼,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含羞半开,有的已完全盛开,尽情展现花朵的芬芳。这几枝月季是爸爸的最爱,每到花朵开放的季节,爸爸总是笑意盈盈,给我们拍照时,也喜欢用花朵做陪衬。不知是让人衬花,还是让花映人。爸爸说,也许就是因为爱花,才有了我们姐妹三人。
爸爸也是很爱我们的。小时候学习跳绳,爸爸用木头削成绳把,将两根尼龙绳搓在一起,然后巧妙地连接,制成了我的第一根跳绳。就是用这根绳子,我学会了跳绳这项技能。
每到冬天,爸爸早早地就买好煤球,整理好火炉,用塑料布订好风门,把整个屋子弄的暖和和的,只待我们放学回家。有时候,火炉里还会放着几个烤好的红薯,虽然卖相不好,甚至外皮还有些焦黑,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却也是美味了。
妈妈工作总是很忙,在家里陪我们比较多的是爸爸,给我们做好吃的最多的也是爸爸。爸爸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吃的,烧茄子、蒸卤面、杂酱面、红烧肉等等。爸爸特别善于学习,有一次,按照小日历上“生活小妙招”介绍的方法,爸爸居然还做成了山楂糕,让我们狠狠的解了馋。爸爸会把他在外面吃过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在其他人那里学到的吃食做给我们吃,我们总是一起吃得兴致盎然,眉开眼笑。
利索的妈妈
妈妈总是在忙着,她做起事来特别利索。每天早晨,妈妈5点多就起来了,打开煤炉,放上锅,下面煮稀饭,上面蒸馒头。然后妈妈又忙着去洗衣服了,等我们都起床的时候,她已经洗完了衣服,该准备做菜了。
妈妈包起饺子来,那股利索劲儿无人能比。和面、剁馅、调馅,一会儿就可以忙出来。妈妈还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把面揉成条状后,不用刀切,只用三个手指就可以把面拽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团,这样做起来,速度特别快。每次妈妈施展这个技能,我们都佩服不已。
妈妈擀皮速度也很快,可以供我们两三个人一起包。她要是包起饺子来,我们擀皮都供应不上。她气定神闲,还能抽出空来指导我们擀皮,或者再忙着和面,准备新的面团。
当新包好的饺子煮熟后,捞出来,装盘,端上桌,我们便又狼吞虎咽开始享用我们的美食了。
童年的时光飞逝而过,转眼间我也到了不惑之年,组建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开始为人妻,为人母。回忆往事,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我是在爸爸妈妈无限的爱中浸润长大。父母给我的爱将滋养我的一生,我也要把我的爱传递下去。
樊登讲书中提到“一个家庭最关键要有爱、欢笑和尊重”,我想我在父母给我构建的家中都感受到了,我也要把这种良好的家风继承与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