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完老大上课,和老公一起去爬山。还是我们俩钟爱的竹子庵。
一、今天天气偏冷,最低零下七度,老公穿了一条牛仔裤冻的哆哆嗦嗦的,我心想今天可能没法在山上喝茶闲聊了。
到了半山腰,店家也没开门,我接受了不能喝茶的现实。
到竹子庵上了香,走出来的时候问门口的工作人员,外面不上班么?他说上啊,八点就应该上了。我一看表,八点二十,他说那可能还没上来。
等我们再次走回超市,门已经开了,里面站了熟悉的工作人员,拜了年,我们相视一笑。我说今天冷,他们说今天好多了,昨天大风,更冷。我这才发现,山里无风,只有暖烘烘的太阳光照着。
生活中的小确幸就是这么来的,一转念,什么都值得了。
我望向老公,想坐下歇歇,老公看我的模样不好意思拒绝,勉强同意了。我跟小燕子似的跑过去交钱,于是,我们成了今天第一桌茶客,在一片宁静中,看热水高高升起白色的烟,听偶尔响起的鸟鸣。
老公起先还刷手机,后来我提醒他看后面来的一位茶客,看着手机嗤嗤笑,我们俩也哈哈笑,之后便放下了手机开始聊天。
大概两个小时后,温度逐渐升高,上山的人也渐渐多起来,风也渐浓了,我们起身下山。
再次望向喜欢的山林,恋恋不舍。我和老公约定了每个月尽量来一次,看看今年能爬几次山。找到一处心灵栖息地不易,我们要常来坐坐,暂且不说放空吧,于寂静处与自己偶遇也是幸福的。
二、《心经》书写进入新阶段,倒不是我写的多好,是写的时候融入了王德峰教授的讲解,结合去年我对佛学一知半解的学习,竟听懂了大半,也再次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和理解哲学内涵。
虽然听了很多遍若干词汇的理解,但这一遍仍然不一样。对于空,对于行深,对于照见,都感受很不一样。也渐渐明白,认知是用来区分选择的,用的就是概念、逻辑种种,之前一直在强化智识,提高认知,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低纬度的范围内转圈,是无法解脱,获得内心的自由的。
但如同王教授所言,修波若,就是要放下认知,也就是放下既有的经验,何其难呢?我们在人世间的苦厄皆来自于欲求,我们如何放得下呢?!
这几天为即将到来的汇报焦虑,我只是观望着,也没有好办法。今天通了一点点,无非是欲求在,期待在,才不肯放过自己罢了,这个过程正是观照自己的时机,我会珍惜这个过程的,待半月后来复盘。
感恩所有的遇见,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