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便是小说《边城》的结局,开放式的结局总是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却也让我心里感到空落落的。我视线停在了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久久不能离开。一个问题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呢?我想,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个淳朴自然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湘西小镇茶峒。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兄弟俩决定用唱情歌的方式来公平竞争,大老自知歌声不如二老,气恼之下决定离开茶峒,却不幸淹死,二老为此生了老船夫的气,加上父亲逼婚,也赌气下水船出走,老船夫受了顺顺一家的冷落,也为此大病一场,离开了人世。最后只剩下翠翠一个人。
从全书来看,大老天保的死是故事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顺顺一家都认为大老的死和老船夫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当时老船夫没有犹豫,及时答应了提亲,大老也许就不会独自驾船外出,更不会溺水而亡。而正是因为老船夫清楚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而不是天保,老船夫为了能让翠翠幸福才没有答应提亲。傩送自己也深爱着翠翠。因此哥哥的死变成了傩送的心里的一个疙瘩。这个疙瘩是他追求真爱道路上的巨大的绊脚石。再者,船总顺顺也不愿意把一个和自己大儿子的死有关的女孩子许配给二老。他自己本身也害怕这份爱最终没有好的结果,害怕不能给翠翠最好的爱,不如就将两个人之间朦胧的情感定格在这一刻。就这样,两个相爱的人便越走越远了。
傩送对翠翠爱得真切,所以当别人家的女儿带着丰厚的嫁妆来找傩送时,他对顺顺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是为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与父亲争吵完后,傩送处于内心的愧疚,于七月下桃源,离开了茶峒。
傩送在夏日离开,待到冬天到来,待到白塔修复完成,他也依然没有回来。 我想,他这一次应该就是去追随哥哥的吧。兄弟俩聊天室,大老曾经说过:“不成,我跟船下桃源去;成吧,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他面对着家庭与爱情的艰难选择,怀着对哥哥的思念,去了桃源,选择逃避这一切。
独自一人在茶峒的翠翠现在唯一能盼望的人是谁?只有傩送了。可傩送却不会回来了。
在茶峒的那条河边,水依旧是那么清澈,白塔仍伫立在青山上。翠翠却独自一人坐在渡船上,再也没有爷爷在他身旁渡船,吹曲儿给她听,也再也没有清脆嘹亮的歌声从夜晚的山上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