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的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反复推敲,每当我们读完一遍,总会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这个暑假我再一次地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相比较上个学期初次阅读的囫囵吞枣,这一次我比较侧重阅读了其中的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部分,因为我觉得在原有的基础上,这两个部分的阅读对于我平常的论文写作更有帮助。
分析阅读即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这种阅读方法不适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一本书,比较适合在无限的时间里完整地阅读。需要思考作者的主要想法和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从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来阐述我的理解。
首先,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是找出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先依照书本的种类或者主题分类,以此对书先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它。再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对于书整体有所了解。再依照顺序将全书各部分一一列出,对全书纵向一部了然。最后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理顺整本书的内容之后再对书进行深入思考。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是找出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先找出本书的关键字,了解字义,这能够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力,关键字可能那是让读者头疼的专业术语,也可能是已经了解了的一般日常用语,这都需要我们努力寻找。再是从关键句中找出文章主旨,找出论述,找出解答。其中有一个公式使我印象深刻,我觉得可以加以利用:“如果可以,找出书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示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第二部分的重点在于和作者达成共识,指读者完全理解其中含义。
第三阶段是评论一本书,主动地阅读一本书并不是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之后就停下来的,需要作出评论,与作者有了“交流”,才算真正地读了这本书。书中提出了评论和批评一本书的规则,其中我觉得暂缓评论最为重要,在真正了解一本书之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自己的看法更具有说服力,在与他人交流时才更有底气。
分析阅读中还提到了辅助阅读,“工具书”其实就像是地图和导航,能够用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但是在这之前还需要知道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哪一类工具书中会有这个答案,相比盲目地靠这些“工具书”,有所目标效率会更高一点。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面对繁杂的资料,像极了我们在开始论文写作之前面对的文献,面对如此混乱的资料,首先要进行检视阅读,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使自己对所要研究的主题有清晰的概念,且简化书单,这样能够加快阅读速度。接下来的阅读步骤与分析阅读的各个阶段大同小异,我就不在这里再次撰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