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之前,相机被要求收起来。学院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个袋子,每个袋子里都有我们的名字,手机就这么被暂时没收了。
这一刻的感觉,更强烈地感知了学习的开始。手机已经和我们贴得太近太久了,有这样的机会把它交给别人,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畅然,就应该这样,这样真好。
开篇的是师者是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评论家殷双喜教授。他讲授的主题是:中国视觉文化中的“方与圆”。
殷教授在课程的开始,强调了“设计是精神上的创造”,主体的自己因思想结构、信仰、原则而呈现自己的“精神”。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信息的接收器。他运用了中西方的大量举例,向我们讲解了“方与圆”的形态其实是中国人所有设计的原点。艺术的两个功能,审美和社会功能都包容在方圆之间,想想也真是妙不可言。
从摄影的角度,我们在构图中也会有几何构图和框型构图,听殷教授举例的古今中外的“方圆”,我对原来的构图的技巧有了不同的理解,就是作为中国的摄影师,我们是否可以在影像里去呈现我们中国的传统。
下午是董梅老师的课,需要午睡的我心里有丝丝挣扎,但董梅老师的古典诗词太美,太美!我都舍不得记笔记,一直就这么痴迷着,感受着她的神韵。在讲解诗词的时候,老师也说到了正确的理、人情和人心。一个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自然观,并建立正确的社会观。中国的理,核心在“仁”,仁者爱人。
这时候,我想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敬天爱人”,这是放在心中的标尺。但如何做到,我并不是全然地懂得。董梅老师给了我一把通往“敬天爱人”的钥匙:万物万理归于爱,仁心仁德,无论在何时何地与何人,只要心里有仁爱之心,敏于感、赋予情、正于性,就可以冲破小我,而得自由自在。
在拙政园里上课,窗外春风徐徐,红枫在窗外摇曳,还可以依稀听到树叶的哗哗,黄莺的轻啼,感受着董梅老师的神韵,恍如梦境。
是的,这是梦,这亦是梦幻泡影,终是虚无。
是的,这不是梦,这是追梦,在“真善美”的探求里,我还在旅程里。
是的,着就是梦,这梦没有终点,只要我在梦中,我见过,听过,爱过。。。。。。我在这里,我不愿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