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继续分享《菜根谭》中的第13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
作为一位追求至臻学问的人,需要经常将一些会带来干扰,甚至误导的外来之物抛开,相信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心无旁骛的态度追寻学问和真理,方能从中获益,受用终生。
本句是“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的后半句。
1
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首先应该尽可能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让我们“沉浸”在对于资料的学习和解读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探寻,直至触达真正的学问或真理。
在我的职场生涯中,遇到过一位非常好的导师,他学习任何知识时都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带有完全的功利性。
这位导师在学习任何新的知识时,第一件事就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可能是最新面世的标准,也可能是最新的书籍。通过资料对知识进行挖掘,并进行深度思考,直至最后发现至臻的学问。
我们曾经聊过关于行业选择这个话题,我的导师讲到,之所以继续在当前这个行业摸爬滚打,是因为这个行业一直有新的东西可以吸引他,我觉得这种吸引其实来源于他对新知识的渴求。
我的导师总是对经由他人解读过的二手资料保持审慎态度,很多时候,会通过文后的“参考文献”,找到最原始的文献作为参考。
我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继承。
同样,我的导师也在其他方面对我做了类似的引导。在我的产品和文档生涯中,他给予我几次出差的机会,能够直达客户现场,亲自了解来自于最前线的客户需求,而非通过前线的同事传达,当然,后者是绝大多数公司的标准途径之一。
这对我真正了解市场,培养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度,进而在产品和文档上精准落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通过第一手资料获取知识的方式看上去非常低效,但其实,这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抛开一切可能会对我们造成误导的内容,直达知识的本源,最终掌握知识的精髓,远比短时间内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要好得多。
2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虫,日常的生活状态完全可以用博览群书来形容,在不同的地点都可以看到我读书的身影。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一类图书我是持相对务实的态度,那就是各种导言、导论或是简史类的书籍。
有些人对这类图书持完全拒绝的态度,认为这些图书过于浅显,很容易造成一种蜻蜓点水的效应;而另一些人则对于读书有功利心,希望通过这类书籍来快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因此将此作为学习的唯一途径。
而我的观点介于这两者之间。导论类书籍有其特定的价值,需要我们能够以做学问的态度,让这些价值最大化。
当我们刚踏足新的领域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导论类的书籍对这一领域进行初步的了解,通过对于导论的分析解读,发现所学领域的整体框架,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这其实就是导论的价值,但光靠导论是无法追寻到至臻学问的。只有在导论的引导下,并配合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度学习,才是完整的途径,导论可以在前期帮我们适当提速。
导论能够让我们快速进入新领域,而对于作者在导论中加入的一些个人观点,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可以将这些个人观点作为问题点,通过后续的深度学习,由自己进行解答。
其实,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大学低年级时,我们也接触了大量“导论类”课程,为知识的学习引入了阶梯式的认知体验,“先导论,后理论”的方式也我们的基础打得更为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