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李后主的特色,是以他的锐感深情,以他的最敏锐最深挚的心灵与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向外包举的,是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国破家亡的悲哀包括了我们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
19.南唐词的特色,是自然景物的感发,就是一点点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就给了词人一种兴发感动,
20.晚唐五代词的演进:丰富、精微、细致、丰美、内容含蓄蕴藉。
21.理性的诗人是说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有这样修养的能力。
22.当困难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去做,去承受,去负担,去努力,只是这样做就是了。
23.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所能掌握的,是对于苦难的反应。
24.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25.晏殊:理性的圆融的观照。原因:性格、生平(14岁以神童应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冯延巳:执着的热情。欧阳修:遣玩的意兴。
26.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所能掌握的,是对于苦难的反应。
27.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28.欧阳修能够用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排遣他的哀伤,来排遣他的忧愁,有一种遣玩的意兴。
29.词这种韵文的体式,从晚唐五代发展到北宋的初期。它是从歌筵酒席之间,从本来不具有个性的歌词,发展成为能在小词中流露出作者的修养、品格、感情、学识、怀抱的这样的一种文学体式的。这种发展的过程,我以为是在应该说是词的诗化。
30.柳永把词里的感情从“春女善怀”转变成了“秋士易感”的感情。柳永喜欢写秋天的季节,日暮的景色。更妙的是他写雨,写雨后。
31.柳永除了长调的铺排、多层次的叙写以外,他的音调的流利与顿挫两种特质的结合也是很美的。
32.柳永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性情及他的音乐的才能互相矛盾,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而他所写的悲慨与过去五代的小词不同,因为他从“春女善怀”转变成了“秋士易感”。他写的是秋日的景色,是斜阳日暮的景色。
33.盛唐的诗歌是以气象取胜的,气象也可以与兴发感动结合起来说是一种兴象。汉魏六朝的诗是以风骨取胜的。唐人的诗是特别能把大自然景物跟内心的感发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博大高远。
34.苏东坡在熙宁四年(1071)通判杭州,时年37岁写词。是在政治失意以后,才以闲情闲笔来写小词的。以余力写词的态度,影响了他词的风格,表现了超旷的特色。
35.冯熙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淑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蒿庵论词》)
36.我们讲词,既要注重每一个词人的特殊成就,特殊的风格,也要注重词史的发展和词人彼此之间的传承、发展和影响。
37.东坡境界开阔,超旷高远。柳永不减唐人高处的兴象,常常跟缠绵的相思离别结合在一起。东坡写的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怀浩气,是词境界的一大开拓。
38.从晚唐五代的小词,发展到苏东坡,是词诗化的高峰,可以抒写自己的逸怀浩气了。
39.我们看苏东坡不要只看他的豪放,要看他的忠义的持守,他的政治的理想,他的在失意挫折之中的旷逸的襟怀,他的这两种修养相糅合所造成的一种风格。
40.中国的伟大的诗人,都不仅是写诗的诗人而已,他们都是以他们的平生行为实践了他们的人格。
41.苏东坡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是融合在古往今事的历史之中了。
42. 《论苏轼词》 叶嘉莹
揽辔登车慕范滂。神人姑射仰蒙庄。小词馀力开新境,千古豪苏擅胜场。
道是无情是有情。钱塘万里看潮生。可知天海风涛曲,也杂人间怨断声。
捋青捣麨俗偏好,曲港圆荷俪亦工。莫道先生疏格律,行云流水见高风。
43. 《论秦观词》 叶嘉莹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斜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少年豪隽气如虹。匹马雄趋仰令公。何意一经迁谪后,深愁只解怨飞红。
茫茫迷雾失楼台。不见桃源意可哀。郴水郴山断肠句,万人难赎痛斯才。
44.秦少游的词分为两类:早期,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感慨身世的词。秦少游的词是“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
45.凡是诗词这一类的美文,总是要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才能使读者更直接更鲜明的一种感动兴发的力量。
46. 《论周邦彦词》 叶嘉莹
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钩勒见清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传奇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祐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47.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险胜的人物。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
48.辛弃疾是专力为词的,他的词写得最多,而且写得最好。相当于杜甫、屈原,是他的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负的实践。真正地把他的志意抱负写到他的词里边去的。
49.吟诵在我们中国诗才是重要的。因为我们是情感跟声音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感发的力量才自然地跑出来。
50.周邦彦词的声调常常是拗折的。
51.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以他感发生命质量的深厚博大为主要的因素。艺术的手法当然也重要,但是他真正本质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才是决定他作品优劣高低的一个更重要的决定的因素。
52.长调,柳永直接,周邦彦变化出来很多的转折,很多的跳接,造就了一种传奇意味的故事性。周邦彦写词用了安排勾勒、用思力写词的;不平铺直叙的。
53.中国伟大的诗人都是用他们的生命来书自己诗篇的,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的。像屈原、陶渊明、杜甫等。
54.一个人的成长是你的本性与你生长的环境的结合。
55.真正好的词都是有一份委婉曲折、含蓄蕴藉之美的词。
56.从苏东坡开始词后面的题目就慢慢多起来了。
57.从《水龙吟》可知,辛弃疾那种激昂慷慨、摧折压抑的复杂感情都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他是借自然景物的形象,也借历史上典故的事象来表现的,这就是辛弃疾的艺术手法。
58.辛弃疾的豪放不单是两句空洞的口号,他是真的“能感之”“能写之”,是用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用生活去实践他的诗篇的。这正表现了他感情的深挚。
59.中国“婉约派”词的传统:把政治上的一些感慨结合到男女的爱情来写的。
60.柳永词的开拓,多用长调;多用男子的口吻,写羁旅行役的旅途所见的情景,写高远的景色。
61.辛弃疾从苏东坡,是用直接的感发把自己的襟怀志意写到词里边去的。因为辛弃疾结合了他的时代,他个人的身世的生平,所以才有伟大的词。
62.“观乎性情者,莫良于诗”,不管你的平仄格律好坏,你只要拿出诗来一看,你整个人的性情、品格、厚薄、深浅都在里边了。
63.如果只是一意去追求骚雅,有时候就反而会损伤了生命的本质。
64.姜夔词里表现出的比关怀国家的志意的感情更多更鲜明更强烈的是——爱情往事。
65.诗的好坏不在于你写的是浅白还是朦胧晦涩的,不在你是用典故或是浅俗,是在于你的作品里边有没有你自己真正的感发的力量和感发的生命。
66.吴文英在用典之中,常常加进去感发;从质实中跳出来,空灵是在高处的变化。
67.从词的发展历史上来看,周邦彦是结北开南的词人,吴文英是由南追北的词人。
68.吴文英把北宋的强大的感发的力量,放到他的词里边去了。他一方面有南宋的那种安排、勾勒,时间与空间错综的跳接,有这些周邦彦开出来的南宋的手法;另一方面又保存了北宋强大的感发力量。
69.姜白石用精思安排铺写;吴文英用锐感,用敏锐直接的感受来修辞的。
70.要把诗写好,一要有一颗活泼不死的关怀善感的心;二有语汇。
71.陈子昂所用来写咏物诗的办法,是属于比的方式,杜甫所用的是兴的方式。
72.普通读者看表层,透明性读者看到里边的最本质的作用,创造性的读者可以有自由的、丰富的联想。
73.诗歌的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