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
①喻:通晓,明白。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孟子说,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类人;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求利的,是跖一类人。要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就在利和善之间。
贯穿整篇《论语》,讲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很多。"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助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邢,小人怀惠",等等,纵观来看,孔子时期的社会,已经礼崩乐坏,所以夫子一直推崇克己复礼,不赞成经商和唯利是图之人。本文说到君子喻于义,"义"者为"适宜"恰到好处的意思。我认为在现今物欲横飞的社会中。要追求利益一定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合理,合法,恰当的获利。不能为了利于不择手段。正如夫子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国家盛世有章法,如果我们还是贫困潦倒,下贱卑微。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耻辱。国家破败日啊,民不聊生。而我们却很富足,尊贵体面。这样也是一种耻辱。因为国家混乱,人民都很贫困。而你却富足。要不你就是发国难财要不就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主。这样自然是一种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