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一直认为只要医生在体检报告里写着无异常,就是说明身体健康,没毛病。直到最近看到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的一个视频里面讲到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三年前体检一切正常,三年后却因为心梗猝死,真的是令人震惊不已。据一项长达八年的随访研究显示,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超过0.5mm,心梗猝死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显然内中膜厚度的增加就是心血管状况恶化导致心梗猝死的征兆指标。
据2022年心血管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有3.3亿人,高血压有2.45亿人,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而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不停的升高,这样的数据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但是在医生的眼里,只有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才需将数据写在体检报告里,这也就解释了上面的案例为何三年前体检正常,却在三年后心梗猝死的原因了。
因此,我们平日里需要及早检测内中膜厚度,关注其变化情况。如果说内中膜厚度对大家来说不容易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内中膜厚度来推算血管年龄,也就是说厚度越大,血管年龄就越大,这就变得更直观、好理解了。
血管年龄是指血管的老化程度,它往往比实际年龄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对于血管年龄的测算其实也不难,它需要我们到医院里做一个颈动脉B超检查,在做检查时,我们需要事先和医生明确要求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实际数值标出来,哪怕是厚度数值小于1也具体标出来。在得到数据后我们通过把颈动脉左右两侧的内中膜厚度值相加,然后再除以2,得到平均厚度数值之后通过血管年龄图(下图)查找此数值与性别的交汇点,就可以确定你的心血管年龄了。
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尽管我国心血管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根据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发布的红头文件,我们了解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主要有三个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这三个因素虽然与临床治疗无关,但却直接导致了发病率的飙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不应坐以待毙,等到人们生病后才去治疗。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预防,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而且我们要做的是心血管零级预防,所谓零级预防,是对潜在病患进行创新型的有效防治措施。它不同于医院的治疗工作,我们的目标是降低发病率,从源头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卫健委提出了2030心血管防治目标,降低死亡率,而我们的任务,是提出并实施零级预防新模式,针对亚临床群体进行预防性的营养干预。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基于国内现实环境,结合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营养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为依据,采用优质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和科学仪器进行干预和检测,探索出一条非医疗、无伤害、易操作、行之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如你想更好地保护个人、家人以及你所爱的人的健康,也想进一步了解“心血管健康的零级预防行动”这个项目,可以给我留言,和我一起学习和实操心血管健康的零级预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