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苏菲的世界》
时间:2018.12.17
[摘录]
自然派哲学家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哲学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形貌不断改变。这类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早期的哲学家都相信,这些变化必定来自某种基本物质。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最重要的是,创优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就这样,哲学逐渐脱离了宗教的范畴。我们可以说自然派的哲学家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
几位哲学家
第一位是泰利斯。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我们并不清楚这话的意思。或许他相信所有的生命源自于水,而所有的生命在消融后也仍旧变成水。
第二位是安纳克西曼德。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第三位是安那西梅尼斯。他认为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因此,他主张空气是泥土、水、火的源头。
这三位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然而一种物质又如何会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称为“变化的问题”。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他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
与帕梅尼德斯同时代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他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所以,赫拉克里特斯在大自然不断地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看出了一个“一致性”。他认为这就是万物之源,他称之为“上帝”或“理性”。
归纳一下
帕梅尼德斯说:
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
2.因此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赫拉克里特斯说:
1.万物都会改变。(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
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赫拉克里特斯和帕梅尼德斯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的相持由西西里的哲学家恩培窦可里斯解决了。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他们两人各有一点是对的,也各有一点是错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接受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无论水或空气都无法独力变成玫瑰或蝴蝶。大自然不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组成。他相信,整体来说,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世间发生的事不过是这四种元素的分合聚散罢了。
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元素聚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生命?又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聚合物——例如花——再度分解?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说是各种矿物在不同自然力之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恩培窦可里斯提出“我们何以能看见某物”的问题。例如,我们何以能“看见”一株花?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我们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土、气、火、水所组成。所以我们眼睛当中的“土”可以看见周遭环境中的土,我们眼中的“气”则看到四周的气,我们眼中的“火”看到四周的火,我们眼中的“水”看到四周的水。
[我思]
这部分内容读了好几遍,没有读过任何哲学著作的基础,所以就连这本哲学入门的《苏菲的世界》读起来也是异常艰难。在书中,时时在推翻先前的认知,时时在质疑自己的肯定,似乎有一个全新的概念框架正在建构,然而一切又都是那么模糊。
这部分内容以摘录为主,摘录了自然哲学家们的观点,以及演变。最后,“我们何以能看见某物”的问题十分有趣,读起来很有说服力。世界上的事物,或者说是大自然肯定是由某些固定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他们呈现出的不同样子,就是在不同的自然力作用之下的结果。
之后,又会读到什么?又有怎样的学说?仿佛有了阅读期待。
(邹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