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月-------月亮的哲学意味(课堂笔记整理)

这个地方有很多很多的童话。我们今天的日子,月饼越来越多了,可是看月亮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一起回味这个耐人寻味的童话般的意象------千古名月。

想起月亮,人们直觉的,从小到大,从经历的到听说的,都能想起什么来?李白?嫦娥?玉兔?吴刚?还是苏东坡的诗句,明月千里寄相思?与明月相关联的,人们会想到很多:神话、祝福、故乡、还有童年。所有这些记忆都跟明月相关,我们平时容易忽略掉的平淡,当我们真正静心去思考的时候,会完成一种内心的唤醒。其实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学习,很多并不是外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宁静之下真诚地从内心唤醒了关于生命的记忆。所谓文化,就是那些走过我们的生命留下了这些痕迹的记忆。千古明月,到底都留下了些什么?

其实我们对于天上的明月,又有过多少发问呢?李白曾经问过,“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天上有月亮这件事,到底有多少年了呢?从什么时候天空出现了一轮明月?我要停下酒杯问一问苍天。跟李白不同的呢,是苏东坡举起了手中的酒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也是跟明月相关的一个联想,当你酣畅淋漓飘然欲仙的时候,天上的那些童话晶莹剔透地开始逼近你,你忽然想一想,想问问天上的事情。千古名月,其实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见,天上只有一个月亮,但人的心中却有无数个月亮,每一轮月亮穿越不同的民族文化视野的时候,它留下来的,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的月亮神话,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对月亮的解读。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心中的明月到底可以怎样去解读?它在我们生命中仅仅是一个点缀吗?仅仅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一些传说吗,还是它有更深刻的意味呢?让我们来探讨关于月亮的哲学意味。

“太阳”这个名词人们都很熟悉,跟太阳相对的月亮也有一个学名叫做“太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平衡,是阴阳之间的平衡。那么太阴又能给与人们怎样的启发呢?《周易》中说得好,“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一种平衡,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它可以为天下母,但道呈现的状态:周行不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平衡。那么阴是如何完成这种平衡的呢?在《吕氏春秋 精通篇》里面,月即是群阴之本,我们都知道月亮是属阴的,而月亮在拟人化的时候从来都是属阴的,这是我们约定俗成中的一种心理投射,有时候约定俗成是最厉害的,因为他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文化默契。那么这个世界怎么去完成平衡呢?“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意配日月”阴阳在我们生命中的呈现最基本的一个形态就是日月之间的平衡。日和月在我们的生命中所呈现出来的意象是不一样的,于太阳而言,只要不是日食,你只要看见它,都是一样的;而月亮呢?每天看见的都不一样,细到极致的月牙,正是其亏极而盈的时候,因为它已经走到了最细的时候,之后它会逐渐丰盈,到十五望月之时盈极而亏。在其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开始相反方向走了,这正符合老子所说的“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乃物极必反,周而复始,永不停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阳的能量更充足,但月亮的意象有意味。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呢?太阳我们每天都会看见,挂于朗朗晴空之上,圆满,热烈,充满光明。它代表着我们社会人格中的进取心:一个人的奋进,对责任的承诺。但于月亮而言,阴晴圆缺永远变化,代表着我们自然人格中的平常心,欲壑难填,欲望永远无法满足而缺乏平常心,反而达不到事情的目的。于教育而言,最好的教育是你穿越万古山川,天地江河所体会到的内心的变化,大自然所给人的最深刻的教育。太阳和月亮给我们的教育就在于让我们懂得进取和平常之间的匹配:进取心是让我们拿得起,平常心是让我们放得下,一个人拿得起需要有气量,放得下需要有度量,没力量什么都拿不起,让人无法安身立命:而没度量什么事都放不下,永远扛着那你还怎么前进?所以阴阳对我们是一种教育。

从哲学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在月亮下的时间太少了,而月亮能教给我的道理确实是太多了。中国佛家讲到何为圆满,最好的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满,一个人在有所期待的时候是最美好的。我们今天的人太追求圆满了,经常有人说什么样的人生才叫完美的人生,我们不妨这样来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真实?就是不掩饰自己的弱点和痛处,抱着一种坦率的勇敢,在这个世上真实的走过一生,他不一定完美,达到花已开月已圆。老子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世间百态,皆在循环,而不终停顿。世间万物,周而复始乃有其永生力量。而月亮的年华是在轮回中永生的,它在月盈与月缺之间获得永生。中国的禅宗,对这一轮明月也有着很多的感悟。“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真正不变的永生的循环的这轮明月,它能够照见我们内心怎么样的动静?“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其中包含禅悟,也是讲禅家对生命的彻悟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境界: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在哲学上是几个正反相合的境界,其实人在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也是这样,也会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最后人真正走向平淡,走到人对这个世界本来认知的时候,会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所谓的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在阴晴圆缺的循环流转中螺旋完成前进,人的认识也是如此。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明月清辉可以涤荡很多人间的不快,保持我们那种心灵的澄澈,所以心如朗月的彻悟是无法言说的。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论是山川还是清风明月,这个世上至极的美好,只有让其与自己物我合二为一,才能让我们体会到心底的那份明朗却不可言传。天地可证,澄澈如月,这就是一颗人心,一颗心到底在哪里?宋词里曾提到,天边一钩残月带三星,一抬头你就撞见了自己的心,圆满有磊落透彻的情怀,残缺有惆怅伤感的美丽。无论残缺还是满月,只要肯用心,你会知道挂在青天的是我心。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个人心有牵挂就心似千江水,天空只有一轮月,但千江有水千江映月,在任何时候心中都有这份投射,但如果人心没了这份牵挂,把那个境界放下就是万里无云万里天,当牵挂远去的时候,天空上没有一丝云痕,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境界。但当你静下心来和明月相处的时候,你会发现万川映月,以月映人心,这是一种空灵的虚静的生命内涵,一人之心为何要空灵?因为空故纳万境。

一轮明月,几盏离愁;一轮明月,几度春秋。一轮中秋月,见证古今情。人们对明月有太多的感叹与寄托,明月对人世的悲欢离合,离愁别绪又有太多的见证、、、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与远方:语文课堂永恒的主题 原创 鲁兆周 教师博览 昨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借威尼斯这...
    4a2724fc6f1a阅读 4,292评论 0 0
  • 【青春语文˙同质同人群诗研究(24)】千古一爱苏东坡——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课堂实录 群诗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悦阅空间阅读 5,906评论 0 0
  • [Jaeger-LeCoultre Wechat Post- original version ] 以精细的齿轮系...
    戎在安阅读 4,099评论 0 1
  • 如果说冬至是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中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 你知道月亮都在什么时间升起和降落吗? 当然知道,太...
    董点国学大董阅读 4,801评论 0 6
  • 晚上十点走出办公楼,室外是月朗星稀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 在一个月里,月亮从半圆变成整圆,再从椭圆变成下弦月...
    富姐姐阅读 4,64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