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五里街,是鹅卵石铺就的。石头和石头之间的缝是泥,石头磨得滑溜(青岛人叫波螺油子)。这样的路面越来越难找到了,在我心中,那是最美的!偶尔出去旅游,我也留意这样的街道。做旧的古城,倒是有这样的路面,不过街道两边商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实在是愧对这样的路面。我喜欢安静的街道,偶尔传出孩子的嬉笑声、狗吠声。炊烟次第升起,隐隐传来母亲叫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小时候的五里街,房屋背后就是成片的菜地和田野。那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堂。南方竹子多,尤其是那时候家家户户还种烟草。用来扎烟草的竹子也成了我们的玩具,两根竹子插入地里,分别夹上夹子,用一根长长的竹子搁在夹子上,构成了一个“H”。那就是我们用来跳高的简易架子,用稻草铺在地面上,南方即便是旱地,土也还有一些松软,铺上稻草之后就更不用担心受伤了。我们那时候都是跨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本可以脚着地,玩得欢了,就各种作,仰躺着着地、翻滚着着地,笑声响彻田野。欢笑声往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大家从来不冲突,都依序循环跳高。玩得嗨了,往往忘记到了晚饭时间,最后都是在母亲的声声催促中不舍离开。
夏天,我最喜欢的是闹鱼仔。估计那是最环保、最仁慈的捕鱼方式了!那时候市面上有卖鱼药(一种植物的根)的,不过因为价格不菲。于是有些人就自己去山上挖,也有用茶饼的。反正都是一样的原理,用植物把鱼药昏过去,那个时候鱼露着肚皮,并没有真的死去,却是笨得很,我们小孩都能轻易将它抓住。我们小孩并不图占为已有,哪怕就是帮着药鱼的人抓,那也是高兴得不得了。如果真要是抓了好几条鱼带回家,那就可以要求父母拌上面炸一炸,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最近几年回去,县城的变迁很难找到儿时的记忆。五里街的老房子因为拆迁,好几年都没有盖起来。废墟之上,有种菜的,也有人填平用来停车。夜晚举目望去,河两岸都是霓虹灯、流光溢彩,恍惚间和大城市无异,儿时的记忆只停留在痕迹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