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共修主题:探索【我是谁?】
1)社会角色层面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角色?
好人、阳光、积极向上、善良、真诚等
最重要的三个是什么?
1)社会角色层面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角色?
好人、阳光、积极向上、善良、真诚等
最重要的三个是什么?
好女儿、好妈妈、好妻子。
针对每个角色你的满意度(0-10分)?
八分
★为了扮演好这些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你付出了什么代价?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付出的代价:差点失去生命,身体感受想哭。鼻子酸酸的想落泪,内心是沉重的。特别沉特别沉。不想说话。我的心像是在滴血。好痛。
★你内心有哪些关于"应该"的限制性信念?(用“我应该”造句,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我应该做个好女儿孝敬父母。我应该做个好妈妈,不让孩子受苦。我应该做个好妻子撑起这个家。我应该好好活着。不能让别人看低我。我应该强大不能弱。别人有事,我应该第一时间帮忙。
2)人格面具层面(阳光面)
★你一直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人。热情。善良。善解人意。
你希望别人评价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人真好。这人真是善解人意。
如果用三个词概括是什么?
好人。善良。阳光。
你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失去自我,差点失去生命。惨痛的代价。
★在你内心有哪些关于"必须"的信念,请用"我必须"造句
我必须孝敬,父母给了我生命我得回报他们。我必须要强大,不能让别人小看我。我必须要热情。不然很难融入人群。我必须让自己很富有,不能让孩子跟着受罪。你必须听我的。不然你就不爱我。我必须这样做。别人才能看的起我。我必须要乐于助人。不然自己有事没人帮。我必须付出才能得到。我必须善解人意别人才说我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3)内在小孩层面(阴影面)
★缺什么补什么,在你努力证明的背后你童年的伤痛和缺失是什么?
母亲指责抱怨打骂。父亲无能为力。家庭穷困潦倒。
什么都确失。父母陪伴。金钱。社会层面被认可的缺失。
你内在有哪些没有被满足需要(渴望)?
被温柔以待。陪伴。父爱背后支持。基本的生活保障。
★你内心有哪些负面信念,你觉得世界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你还可以用"我不能“造句…
这个世界是昏暗的。这个世界是贫穷的。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个世界看不到头的。人是弱肉强食的,没好人。
我不能弱,弱了就会被欺负。
我不能不听话,不听话就被打骂。自己就不安全了。
我不能显得太穷,不然别人都看不起我。
我不能太小期望着自己长大变强。
我不能表现自己,这样不安全。
4)本体(真我)层面
★你还记得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吗?
一个画面: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我在他怀里。爸爸带我去上班,班上的叔叔给糖吃。
画面二:收到大姨家给寄过来的旧衣服。
画面三:得到一个杏,一根红头绳。地里发现一颗小桃树、杏树苗苗。
你有哪些全然活在当下的体验?你有什么高峰体验?什么时候是你身心状态最好的时候?
上课的时候哭笑吵闹的真实,动静的感觉,跟大自然在一起的时候体验到的寂静。那种在一起的感受。
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是身心状态最好的时候。
★你体验过临在吗?
体验过。
你每天人在心在的时间(头脑是寂静的)有多少?
每天早晨八部金刚功,头脑有念头但不对抗。能感受到身体气感的流动及温度。读书时间寂静。给别人做针的时候穿透皮肤。还有针感时的感受。
5)总结:
★你能区分你内在社会角色、人格自我、内在小孩、本体(良知)的声音吗?
平时各占多少比例?
以前会在意。现在不会了。尤其是社会角色这部分。基本不在意了。在意自己的声音。内在小孩的会有。本体的也会有。
主导的是什么?
本体的占主导,遵循内在的声音多些。跟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消耗比较少。
★你经常有的内在冲突是什么?你有以临在为基础化解这些冲突,完成内在整合的体验吗?
恐惧的体验。内在的恐惧感来袭的时候,内心紧缩出汗,好像被一张网罩在里面,自己很小很小的蜷缩着,当看见着个恐惧感的时候,慢慢的让这个感受流经自己的身体,承认,坦白自己有这部分,身体放松了,只是关照这样的感受,慢慢的就走了。身体也轻松了。
还有就是几天不想说话,无力感。不想说就不说,就去感受自己。过几天这个无力感也会消失,变得想动,内在会有力量感出来,有种愉悦的感受,特别开心。外面也没什么,但内在自己 的状态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