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问痧堂跟师案例一则:
患者,女,主诉:1.面肌痉挛,十年病史。一开始,上眼皮跳。接着,下眼皮跳。后来,嘴角跳。再往后,跳动面积越来越大。经过针灸调理,有所改善。后,有反复。到2012年时,再度重视起来,继续针灸调理,效果不好。这时,身体左边开始发麻。2014年以后,伺候老母,暂未顾及自己。2016年,老母去世,自己情绪低落,半边脸自觉不适。后,经人推荐,接受民间推筋调理,效果不理想。有医生建议手术,由于发病部位特殊,没有接受。由于母亲的事,生闷气,自觉前胸、后背发闷,无力说话。再者,腿脚特凉。腰骶部放血后,自觉发虚,半侧头无知觉。
李师辨证:肝风内动,颈椎病。局部跳动是由于气血不够。气血不够,首先是肝郁。正常情况下,胆气往上,肝气向下。肝郁会造成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左脸抽动,病在颈椎,舌右偏。
李师所定刮痧方案:
1.心经、心包经、肺经、三焦经;支沟、后溪。
2.风府、天柱、风池、安眠;颈动脉;肺、肝、脾、肾;腰椎,重点刮,刮到尾骶骨。
3.胸腺下来,然后,两肋。
4.头部,百会、四神聪,提中气;前额,全部要刮到;承浆、地仓,刮到翳风;眼睛一圈,全部刮到;凡是抽动的地方,全部刮到。
诊断完毕,李老师当场为患者点穴足临泣。大约五分钟后,患者即表示,面部抽动停止,眼睛明显睁大。随后,李老师为患者进行颈椎正位。最后,用推拿手法为患者调理颈项不适。不久,患者表示,僵硬的脖子变得松软,颈部结节消失。
小科普: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中医:面肌痉挛在中医上认为是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的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所致,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阳经与肝、脾、肾、胆、胃、脏腑等,或虚或实。
西医: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