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不只中国文物,还有晚清的耻辱

最近有一句话在网上被一说再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要承认,这句话具有相当强的民族情绪煽动性,很容易让国人产生共鸣。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件左右,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据说真实的数字更为惊人,远不止这些。

里面的藏品包括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时期的各种文物,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书画、钱币等,横跨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大英博物馆今年5月份开展,展期至10月8日的中国特展──《晚清百态》(China's hidden century),共展出300多件文物,其中就有《南京条约》的原件,光绪的龙袍,慈禧的长袍,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等。

特展的宣传海报

是一个穿着中国古代服装,雍容华贵、出身名门的中国老太太。

官方网站上关于这次特展的文字介绍是这么写的:这是全球首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的大型特展,它将以近代人物的故事来展现当时中国非凡的韧性和创造力。

从1796年到1912年,在不断的民间起义和对外战争之后,清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也就此终结。然而在这个动荡时代,科技、文化和政治上的变革也孕育出了非凡的创造力。

想说,当时的中国(清朝)如果真的有非凡的韧性和创造力,恐怕也不会给你英国趁火打劫的机会吧。

既然写了1796年到1912年,却丝毫不提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进北京的烧杀抢掠行为,草草用对外战争四个字带过。

但中国人记得,中国历史记得。

在中国人眼中,它应该不只是一次特展活动,还是一段让中国蒙羞的,不堪回首的历史;也是把晚清钉在耻辱柱上的历史。

特展介绍里写的时间线是1796年到1912年,就从1796年的4年前说起。

01. 乾隆的傲慢,最后的自大

1792年,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正式出访中国──当时的清朝。

他此行的使命是,打开东方与英国之间的贸易,与中国发展条约所规定的关系。并尽一切可能收集有关中国的思想、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哲学情报。

1792年9月26日,共84人的使团从伦敦出发,1793年6月19日抵达广州口岸,随后经舟山和大沽一路北上。

此时,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在热河行宫将要准备过83岁的大寿。

乾隆对第一个英国“朝贡”使团因为仰慕他的天朝并前来恭贺他的寿辰,感到非常欣慰,下令要体面的招待使团。

马戛尔尼在到达北京五天后的9月2日前往热河觐见正在那里避暑的乾隆。

在觐见之前,礼节上发生了点小问题,马戛尔尼不同意向乾隆下跪磕头。不管乾隆的上谕和清廷的朝臣怎么说,他就是不同意。

经他的一再坚持,最后乾隆做出了让步,同意他在觐见时像对他自己的国王那样单膝下跪。

1793年的9月14日,马戛尔尼和斯当东盛装出席了历史上那次著名的觐见。

马戛尔尼单膝下跪后,随后呈上了英国国王的国书。

然后是交换礼品,最后是吃饭,赐御宴款待使节。在席间,马戛尔尼感受到了乾隆居高临下的姿态与气概,以及避暑行宫的恢宏、豪华和精美。

在第二天乾隆又召见了一次马戛尔尼,并获准他与一大群的满汉朝臣一起向皇帝祝寿。

该走的程序也都走了,马戛尔尼开始试图与乾隆的宠臣、权倾朝野的和珅商谈商务贸易的事情,但和珅并没有回复。

在他再三的催促下,和珅让他写一份备忘录(类似于请求要旨)呈上,马戛尔尼立即在10月3日写了一份照会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呈送上去了。

照会内容:1、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2、照俄罗斯人那样,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所货站,销售货物;3、在舟山附近指定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存放货物和停泊船舶;

4、在广州附近指定一小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并允许他们自由来往于广州和澳门;5、取消澳门与广州之间的转运税;6、准许英国商人按中国所定税率切实纳税,不在税率之外的可以另行征收。

但最后清廷的回复是,外交谈判是完全不适宜的。马戛尔尼是前来祝贺皇帝寿辰的,他已经这样做了,使命也就完成了。他也得到了体面的接待,应该感恩戴德的回去了。

乾隆要马戛尔尼在10月9日前离京。10月7日使团离开北京,在广州和澳门分别停留之后,于1794年9月4日回到伦敦。

清朝廷没有给马戛尔尼直接回复,但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发了两道敕书。

第一份敕书中的内容,简单说就是两个拒绝:

1、不同意派外交代表在北京居住;

2、天朝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我啥都有,不需要你们国家的东西)。

另一份敕书的内容还是拒绝,驳回了马戛尔尼应和珅要求写的那份备忘录里的六项全部请求。

这次耗费了英国不少钱财与带着使命的出访,让英国人碰了一鼻子灰,算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外交。

但马戛尔尼觉察到,这个国家的科学和医学知识程度很低,知识阶层对物质进步漠不关心;军队落后,仍然使用弓箭而缺少近代火器;民众贫穷,官场贪污腐败普遍。

关于清王朝的前景,他作出了相当犀利的评价:“这个帝国是一艘陈旧又古怪的一流战舰,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可能会在海上漂流旬日,然后在海上粉身碎骨。”

乾隆不会想到他在敕书中颇具挑衅的话语是说给对方自称是一个海上霸主的国家的君主;

更不会想到他的傲慢与自负的拒绝,用不了多久将会让他的子孙以更高的代价兑现英国人提出的要求。

02. 道光的无奈与无能

在18世纪以广州为中心的对外贸易顺差其实是很有利于中国这一边的。

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和其它货物,是需要用金银来支付的。“因为中国人对西方的工业产品没有需求──正如乾隆皇帝对英国国王所说的那样:天朝无所不有。”

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甚至有时高达98%的金银,只有10%的货物商品。

这种有利于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中期。

1826年之后,贸易平衡开始倾斜,贸易逆差扩大,中国白银开始大量流出。促使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鸦片。

随着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迅速增长,不仅导致大量的白银外流,经济也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吸食鸦片,其它消费就跟不上了。

清政府意识到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有了林则徐禁烟。林则徐的雷霆手段让禁烟有了成效,英国人的利益受损,鸦片战争爆发。

在鸦片战争开始的初期,林则徐积极应对,该布防的布防,江面沿海地区该封锁的封锁,对英政策还是很强硬的。

英国人却没有进攻林则徐布防的广州,战舰一路北上,到达了靠近北京的白河。

这可把道光皇帝吓坏了。严厉指责林则徐未能堵塞鸦片之弊却又节外生枝。

林则徐呈上了一份奏章称,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关税银的十分之一,即不难肃清夷患。道光皇帝批注:“一片胡言。”

林则徐被撤职,最终发配到新疆伊犁。

直隶总督琦善成为钦差大臣,开始代理接洽英国人。这是一位狡猾的政客,他深知中国陈旧的枪炮武器面对英国海军的坚船利炮,不仅没有开战的道理,且还要笼络住这些夷人。

就是因为他所谓的笼络,1841年的1月,英国人义律迫使琦善同意拟定一份《穿鼻草约》,该约定主要两点:1、割让香港,但仍由中国政府征收该地商业捐税;2、赔偿洋银600万。

这份草约可以理解为是《南京条约》的初稿。

琦善当然不敢自己私自决定,但同意将上奏皇帝批准。但英国人在草约还没有经朝廷批准就占领了香港。

消息传到北京,龙颜大怒,皇帝将琦善撤职并押解回京。他被处以抄家(计有1000万英镑之巨),最后判为流放黑龙江。

因双方政府都否认了《穿鼻草约》,更大的战事开始了。

在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面前,道光选择了战争(一国之君的气节还是在的)。他委任他的侄子奕山为“靖逆将军”兼钦差大臣,统领一支大军对付英国人。

讽刺的是,最终导致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赔款等条件,而放弃继续与英军战斗下去的决心,竟是那些督抚大员,他们请求皇帝和谈。

这些大臣中有的是与沿海买办勾结,根据自己利益出发,称如果继续战斗下去,会造成国家税收出问题,与其耗费大量军饷与英军作战,不如一次性赔付几千万两......

有些则称继续抗战下去显然是徒劳无益,清廷不能在汉人面前丢脸,以免汉人造反。

最终,满洲广州将军、后来的钦差大臣与两广总督耆英,会同前任钦差大臣伊里布受朝廷之命开始与英国和谈。其实就是被动接受条件。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在“康华丽号”军舰上签订,共十三条。

在条约上共有三个人签字,中国的耆英、伊里布,英国的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中文版的是中国人签字在前,英文版的是英国人璞鼎查在前。

这是中国在对外关系的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继英国人后,美国人和法国人也要求得到同样的条约。

从清王朝的衰败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取得的新力量来看,战争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鸦片战争并没有让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

这是最可怕的。

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偶然的历史事件。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的始用终弃,多少也能说明这个皇帝的问题。如果一直用林则徐,并赋以全权,可能就不会有南京条约。

但这个皇帝又是生平最节俭,最舍不得花钱的皇帝。传说他套裤穿破,在膝盖上补了两块,也不肯缝制新的。

可治理国家,不全是要靠节俭。在他接手清朝皇帝的位置时,国家已是灾祸频仍,国内国外环境也都在发生变化,不像他爷爷乾隆时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时,还可以自大自傲一下;

皇帝轮到他这时,局势早已不同往昔。

从侧面来讲,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也在告诉他,局势变了,落后就要挨打,得与世界接轨了。

算是在倒逼这个国家做出改变。但包括他在内的人都没有这个转变意识。

不仅他没有,他的儿子咸丰也没有;咸丰死后,窃取了皇帝权力的那位眼中只顾自己的老太婆慈禧更没有。

03. 慈禧的权力欲与妇人之见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20岁的儿子咸丰皇帝继位。

他上位后就把主张亲抚外国人的一些大臣撤职查办,如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称他“无耻无能”;与林则徐为敌的穆彰阿(在道光皇帝面前说林则徐的坏话),永不叙用。

再次启用林则徐时,林则徐却死在了去广西上任广西巡抚兼钦差大臣的路上。

还有就是任用曾国藩。咸丰继位后,太平天国暴乱随着也开始了,这场势如破竹的革命几乎就要推翻了清王朝。

若不是曾国藩的湘军,很难说清朝的命运气数是不是就此到头了。

总之,“曾国藩帮助清朝算是把命续上了。”

清朝的命续上了,但咸丰的命到头了。

1860年9月,在外敌进攻的压力下咸丰逃到了热河避难,恭亲王奕䜣留在北京与外国人周旋,签订了《北京条约》。

随着条约的签订,洋人军队撤离了北京。咸丰答应众臣在1861年3月回京,但因为一直沉迷于酒色,身体太差,未能成行。

8月就死在了热河行宫。弥留之际,点名6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

并在死之前召见了他的宠臣和亲信:怡亲王、郑亲王、还有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肃顺等其他五位大臣,托付后事,并授予他们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接着,可以说是改变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人物登场了──慈禧,她要夺权。

这次夺权,历史上称为辛酉政变。

慈禧虽然是没什么文化,但是一个聪慧过人又阴险狡诈的女人。

咸丰死前,她也一起在热河行宫,在咸丰染病期间就帮助他批阅奏折。这个时候她可能就做了打算。

咸丰死后,她又怀抱着巨大的个人野心,就立即作出了争权的应对。

首先她成功说服了另一位太后(慈安)与她一起垂帘听政 ,然后拉拢恭亲王奕䜣。

咸丰在临死前托付后事时,在赞襄政务大臣中居然没有他的弟弟奕䜣,这对慈禧来说是一次绝好的利用机会。

慈禧安排了一名特使,派到北京试探恭亲王的口风,恭亲王欣然同意了。

就此两招,慈禧就掌握了主动权。她与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三人组成了“利益共同体”,开始向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反击。

在护送咸丰灵柩回北京的路上就诱捕了肃顺,11月份斩首;随后一一收拾了其他的几位赞襄王大臣。

反击干净果断。

恭亲王奕䜣敢于这么快下手,是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英国人意识到保证他掌权符合英国的利益。

恭亲王这张牌被慈禧用的极好。她得到了实权,并真正开始掌握运转大清这台即将在她手里散架的国家机器。

虽说开始是两宫太后一通垂帘听政,加上恭亲王共同执政,但通常是慈禧批阅奏折,大权独断。

以德胜才的慈安太后在处置政务时相当谨慎。后来据说是被慈禧毒死的。

没有了慈安太后,恭亲王也被她利用权术摆弄的服服帖帖。她开始肆意妄为,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不顾王朝与国家的命运。

她利用守旧派来反对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进步派,以达到自己的权利不受到威胁。

这种驾驭群臣的权术,随着她掌权的时间越长,她运用的越发炉火纯青。

她用李鸿章办洋务运动,建北洋水师,建洋炮局等各种局,看上去是一片新气象,但实际权力还是在她自己手中,只不过是把李鸿章推到了前台应对外国人与复杂的局面。

李鸿章本人虽说是在办洋务,但他也只是觉得清朝只是在军事武器上落后,在政治及其它社会改良上并没有什么远见要求。

且他在用人和个人廉洁上也有问题。只用自己的人,他一手建造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人一击就溃,船上只给三发炮弹。

据说他死后有4000万的遗产留给子孙。

同时,慈禧为了自己的权利延续,控制王位继承人,自己的儿子在19岁要开始亲政的年龄时不明不白的死去;扶持一个新的傀儡光绪皇帝,到将要亲政的时候又是不明不白的死去。

清朝这艘大船马上就沉底了,她依然不管不顾,她宁可接受让义和团这样的民间愚昧之众去挑衅外国人,还是不接受改变。

招惹的八国联军来了,她却吓跑了。偌大的一个京城,任人打砸抢。

光绪是想要干事的,接见康有为,支持变法,想要一刷国家当时的颓废局面。

但这个权欲熏心的老太婆不会给他机会,在她死的前一天,光绪也死了。阴狠毒辣。

光绪死后,她也将死之前,又扶持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耗尽了清朝最后的气数。

就这样一个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妇人却控制了中国(晚清)近半个世纪。即狭隘又自私,不理会王朝与国家的影响。它必须对未能振兴的王朝,创新国家负很大的责任。

甚至可以说晚清的耻辱,中国近百年的耻辱一半的账都要算到她的头上。

04. 结语

如果努尔哈赤、康熙、雍正、在地下知道是这么个妇人后来掌控并败坏了他们家的基业,估计气的还要再死三回。玩笑话......

马克思说过,社会历史的发展既具有偶然性,又包含必然性。必然存在于偶然性中,偶然性背后又隐藏着必然。

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先不说在明朝时,就是在鸦片战争之前,在乾隆的眼中还应该是一个万邦来朝、天朝无所不有的大国。

他可能不清楚,欧洲以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法为首的国家通过两三百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海洋实力体系,已经扩张到全球。

马戛尔尼带给他的望远镜、天象仪、地球仪,等一些现代新式产品好像并没有触动到他,收敛一下他的那种傲慢;

但相信他一定知道,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事情。

欧洲国家拉开的航海大序幕之前,郑和已经在海上转了好几圈了。

1492年,当哥伦布带着三艘船吨位不算很大的船开始寻找新大陆的时候,郑和已经早于他70年,带领着上百艘超大吨位的大船,2万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横行在海上。

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与英国的航海家库克,使用的航海图都是郑和绘制的航海图的复制品。它是通过意大利一位旅行家带到欧洲的。

也就是说,郑和可能真的到达过好望角与澳大利亚。

遗憾的是,郑和于1433年最后一次航海后,再没有出航。他的那些珍贵的航海资料也被销毁了。

历史上有一种传说,郑和出海航行是为了寻找被朱棣赶下台后消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

如此的话,那好像就有一点讲得通了?为什么七次航海之后就突然停止了,为什么销毁航海资料。

不同的是,欧洲人的航海是为了贸易,为了扩张,为了殖民。

当到了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与第一玩家后,马戛尔尼使团的出现,以及后来的鸦片战争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