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中说,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共同体。
爱情中的我们,朋友中的我们,家庭中,公司中,民族国家中……
这种共同体给予我们以归属感。
有人抑郁症很痛苦,要自杀,其实就是找不到这种归属感。其实共同体一直都存在着,只是他们找不到。如果有人能够给予他们以支持、鼓励、陪伴,他们就很容易走出来。
很多夫妻关系、家庭矛盾,他们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价值、感到非常不舒服时,就会逐渐失去这种归属感。最好的做法就是远离,寻找其他方面的共同体感觉。
在《火影忍者》中,鸣人一直在追寻佐助,动漫中说的羁绊,其实就是七小班同学之间,朋友、伙伴之间的羁绊。
而佐助在也在与哥哥之间的共同体中,重新找到了归属感,放弃仇恨而选择保护木叶村。
国共内战时,鬼子来了,立即停战、合作,集体对外。等打跑了鬼子,再内斗。这就是共同体发挥的作用。
还有的人,境界很高,与天地、宇宙万物合一,于是就变得非常快乐,惩辱不惊。比如苏轼。政敌把他贬来贬去,都想着把他搞死,要命的那种。换别人早就痛苦要死了。可苏轼写《赤壁赋》,写大江东去。在惠州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快乐的要死。
-
看到风墟先生,将人际交往分为共情性人际关系和功利性人际关系。
说人越成熟越不需要共情了,越成熟的人越是功利性的交友。
其实大家99.99%都是功利的。成熟的人,他们能够从更多群体、方面获得共同体的归属感而已。
而我们想要获得这种共同体的美好,最重要的是主动付出,主动表达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