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死”去的北京胡同

我原先挺喜欢北京胡同。

行走在路上,偶尔能在墙上看到如雷贯耳的人名,XXX故居,但有时也需要拿出手机查一查才知道来历。

那些需要仰视的名字,走在寻常巷陌,竟是和你我一样再平凡不过的饮食男女,可能某条不经意穿过的胡同,擦肩而过的四合院落,都有一段迷人而沉寂的历史。

历史烟消云散,细小的尘埃混合在后世生活。

刚来北京时,一直有搬去胡同住一阵的打算。非要在胡同才能体验北京,就像“在原法租界生活才能真正体会到上海”的论调一样,都不过是对某座城市生活的一种刻板想象。

疫情中搬家到胡同实属偶然,一位朋友突然决意离开北京,租的房子还有两个月到期,急需转租好把押金讨回来。

我的房子正好也快到期了,几乎没有犹豫,就接了盘。在口头协议好周末搬家后,我立刻在脑海里3D建模了一番接下来的生活。

住了几周,我总结了几个胡同生活关键词。

我能理解北京胡同对外来人士(包括我自己)的吸引力。

黑匣子剧场、琴行、bar、livehouse,以及众多隐藏的艺术空间,像是这座城市的褶皱,巧妙地藏身胡同的烟火中。

于是,新颖的潮流元素注入古老的胡同,有了一种贯通古今、中西杂陈的特殊魅力,共同营造这种气氛的除了原住民,还有一群异乡人。

有媒体把鼓楼及其周边比作“北京的布鲁克林”,来形容其中鱼龙混杂的状态。

鼓楼东大街也尽力配合演出,把“亚文化高地”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脏辫、古着、摇滚果儿、工业噪音般的演出、奇装异服的青年、打车回家要等待一小时以上……鼓楼的夜晚时间匆匆。

这条街上的店铺与亚文化有着共生关系,哪怕看起来完全不搭界,比如鼓楼园街对面的臭豆腐,营业到凌晨,配合着狂欢青年的作息,每天深夜的食客络绎不绝。

从bar中带着微醺出来,可以在街边小店来一份煎饼果子,它中西结合的馅料也应运而生:牛油果芝士煎饼、金枪鱼煎饼、黑胡椒鸡肉煎饼……

从前深夜营业的煎饼果子档口  图源大众点评
聚集多家livehouse的鼓楼园,如今门可罗雀

朋友搬离前,向我热情介绍胡同生活指南:哪家小馆便宜又地道,米面油可以去哪里买,我可以“过继”她的哪家咖啡馆会员卡……

说着说着,她突然意识到,其中很多店铺因为疫情没有开业,这是一份失效的生活指南。

走在胡同里,“春节放假,初十开工”的告示,红纸喜庆的颜色已经褪色,店铺依旧紧闭柴扉。朋友感慨:“(那些店铺)开了的就开了,那些还关门的,可能再也不会开了。”

如今的夜里,为数不多开业的店铺,射出的幽微的灯光,在春寒料峭的北京冬夜里,闪烁其词。说不清开了的店铺和没开的那些,到底是谁衬托得谁更窘迫一点。

以鼓楼东大街为中心,辐射得更远些,南锣鼓巷、五道营胡同,从前都是网红胡同,游客摩肩擦踵。现在状如鬼街。

临近五道营胡同西口,有家纹身店,店外的迎客雕塑也被佩戴了口罩,和凄凉的街景相映照,竟然解读出一丝幽默的自嘲意味。

整条街垂头丧气地失落着 ,只有一家日料馆前两棵高大的樱花,到了花季自顾自开着,它们倒无所谓有没有人看。

我住在咖啡馆酒吧众多的北锣鼓巷,它不像南锣鼓巷俨然完全商业化。

北锣的商店和民居共生杂处着。其中有个著名的青年社区,设计师店、咖啡馆聚集在这里,平日是北锣社区朋友见面的重要据点。

搬家那天,我几乎被这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景象吓到瞠目结舌。即使不允许堂食,大家买了咖啡坐在长椅上闲聊,热火朝天的一丛又一丛人。

我刚从一个防疫气氛特别严肃的小区搬来,忍不住和朋友讨论,为什么胡同里防疫状态这么不一样?在疫情中完全迥乎外界,像是另一重结界。

在这里聚集外国人太多了,枪打出头鸟,境外输入病例刚开始增长,社区的店铺便被贴上了封条,不能对外营业。其他店铺闻风也暂时关闭,来北锣的访客肉眼可见变少了。

原来所谓的防疫生态,松或紧,只是一根红线的问题。

去年今日与今时今日

我对胡同口的精酿酒馆垂涎已久。刚来那几天,里面灯火通明。偶尔路过,常有青年手里提溜着酒杯,聚在门口抽烟。

等收拾完家里我就来!我自我激励着。但是真到了想来喝的那天,红线已经拉起。接连几天,它都关着门。

直到某天夜里经过,听到里面人声鼎沸。知道它躲了几天检查终于又开了。我赶紧去消费了一杯,远离人群坐庭院里喝,一个人受冷风吹。

正喝着,一位穿制服的胖男人进来了,面带不悦。酒吧老板一边陪着笑迎了出来,一边将胖男人引到角落解释:“大家都登记了的。”

胖男人走了,留下一句:“注意着点儿!出了问题咱都负责不起!”

我忍不住好奇问酒吧老板,最近不允许夜间营业吗?“也不是完全不许,对酒吧查得更严格。你这不看见了么,刚送走一位。嗐,打游击呗。”

入境隔离点的数据增长,涟漪似的牵动城中心小商店的生存状态起起落落。

形势越发严峻,只应付上门来的检查人员不够了,胡同的酒馆又大门紧闭了一阵。但是有心人可以发现,有灯光从门缝透出来。敲门,可以进入,像接头暗号。

椅子整齐摞在桌子上,营造出了歇业的假象,好应付突击检查。此时还会登门造访的,除了检查人员,只有熟客了。

商业看起来断壁残垣一败涂地,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遛鸟架鹰,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好像受影响没那么大。常去的馆子不营业,约定俗成的公共空间,还有公厕,还有椅子。

很奇怪,胡同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椅子横七竖八:木板凳、折叠椅、废弃的沙发……

塑料凳倒很少见,可能因为北京风大,因地制宜来考虑,它不适合。

椅子显得残缺,还有修补痕迹,面相破败,但是不影响使用,可能是原本打算丢弃的废物,被胡同里的居民二次利用,竟然营造成了公共空间。

尤其是在大多数公共空间被迫关闭的时候,椅子群落就更显眼了。

我从住进来那天就发现,大家围绕着椅子或站或坐。而这些椅子最近常聚拢在临时设置的防疫点上。

轮流负责防疫检查的志愿者也多是胡同的居民,有事没事喜欢唠上几句。

到了傍晚的饭点,这些椅子就暂时闲置了,像是会议中短暂的沉默间隙。第二天,太阳升起来后,椅子群落又重新活跃起来。

最神奇的是,当你路过,你以为自己不过是透明的路人甲乙丙丁,但是在椅子上开小会的居民可都注意到你了,不管他们有没有停住话柄,都会转过头齐齐看向你。就好像他们后脑勺也长着眼睛在逡巡。

有椅子群落的聚集,就一定会催生胡同“政治家”。

怎么胡同里的大爷们这么喜欢聚集,以及指点江山?“政治是北京人的盐。”朋友见怪不怪了。

疫情中人们还是会注意保持适切的身体距离,椅子和椅子离得远,人和人也离得远。

有时候恰好站在胡同的两边,经过时,我努力屏住呼吸,因为其中有些大爷把口罩戴成下巴罩儿,松松垮垮挂在耳朵上,形同虚设。

路过人群,我喜欢偷听一耳朵。

印象深的一次,一位大爷在防疫点进行胡同演讲:“他们就不该回来,回来一路得传染多少人啊,得!今天又好几例输入……”

再定睛一看,他没戴口罩,慷慨激昂。

俗话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有名没名的胡同像棋盘网格似的串联起来,北京话里,在胡同晃膀子的青年就叫“胡同串子”。

然而疫情中,通行证的使用把原本四通八达的胡同截断了。

仅仅23米的鼓楼东大街,像楚河汉界般把棋盘上的胡同分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北边的归安定门街道,南边的归交道口街道。

我住北边,拿着通行证,允许在安定门街道辖区内的二十来条胡同任意出入,最远可以去到要走一刻钟的方家胡同,却进不了十几米外的南锣鼓巷。

图源:咖斐

昨天下班,听见街坊阿姨说要去街道上买馒头,忘了口罩,转身回院里拿,她家老人远远地在院里大声指挥:“你去分司厅买,不用去南边那家,去去就回,(没戴口罩)查不着。”

其实南边的胡同穿过街抬脚就到了,而同在北边分司厅胡同还要走上一阵。

通行证无意中重新派发了“附近”的定义,买菜的、遛狗的、会朋友的,为了省去费心记挂通行证的麻烦,宁愿选在脚程更远但处于辖区内的路线。

从这点看,胡同的防疫生态与其他小区没什么不同,防疫关卡把街区分成更小的区块,每个区块都像海上孤岛,在自家岛上活动,可以放松警惕。

而一旦出岛,就是远航,需要戴上口罩严阵以待。

疫情过后,人们的街区概念,日常活动的动线,会不会因为疫情中的习惯有所改变呢?这是我好奇的。

搬到胡同快一个月了,穿梭在胡同里,常常有些伤感。

疫情突如其来,新旧杂陈的胡同里新的那部分突然刹车。热闹的胡同消停下来,少了好奇打量的外来目光,行人寥寥,枝头的鸟叫得响亮,能听到鸽哨的胡同回来了,却不见静谧,只看见另一种形态的败落与消失。

这就是当下目之所及的北京胡同。


作 者 | 陈   冬

编 辑 | 加   菲

设计、排版 | 译   尹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Epoch意为“新时代、新纪元”,也有“历史或生命中的一段时刻”的意思。不论这是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这都是一个有故事的时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0,002评论 6 50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777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341评论 0 35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85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110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68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528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42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938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67评论 3 3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99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77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540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79评论 0 23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92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514评论 3 37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90评论 2 35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喜欢南方的小巷,南方的小巷总让我想起戴望舒笔下那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也喜欢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胡同给我完...
    蜗牛在路上遇到了黄鹂阅读 386评论 0 0
  • 陈东的嘴很甜,见到女的都是美女,姐姐,妹妹的叫,也总是会逗得你合不拢嘴。他刚进公司那会儿就是这样,为了拉进关系,他...
    艾米小姐阅读 533评论 4 5
  • 一、经文:创39:1-23节 二、诗歌:每天的祷告 三、默想(心得)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
    linxiaoyan阅读 1,821评论 0 0
  • 前两天我在家里打扫卫生,看到地上有张小纸条上面抄了十几个单词。女儿她们一周测两次单词每次一百个,我不知道她是写下来...
    昕明阅读 398评论 0 2
  • 今天是我勇气读书会打卡阅读的第260天。 书名:《教学勇气》。 时间:2019年9月22日。 内容:多变与障碍。 ...
    清镇052李微阅读 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