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一个懒觉,其实我也不知道今天做些什么好。毕竟这样的日子不多,就随手翻开了梅老板在315消费者权益日赠送的《如何定义孵化器》这本书。也不知道在这个日子亲自送出来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反正我是觉得这本书料足,对于孵化器的运营者也好,还是对于在孵化器中创业者也好,甚至孵化器相关联的任何一方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要点
- 关于YC的了解,作者梅老板不仅仅在喜闻乐见的各种媒体上所提到的事情做了介绍以外,还对YC的内部运营孵化机制、整体逻辑和核心优势进行了剖析。
- 以导师为核心特色的YC,证明了场地和投资不是孵化器的核心。YC通过其牛逼的校友会资源以及“导师交流”机制,提高孵化成功概率。
- YC的项目评审,更关注创始人之间的背景和性格是否互补,以及他们曾经共同的学习或工作经历。
- YC核心价值是将技术极客引导到一般的商业市场,而方法则是通过导师交流机制。
- YC的生态,是硅谷的缩小版,包含了文化、科技、金融,但最重要的则是关于人才。
- 关于孵化器在折腾什么,则是通过由于孵化器背后的大佬的不同,主要从政府、学校、地产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多方大佬结合来谈了孵化器是提供了哪些整体打包的投后服务,摘抄几个公式来着。
- 孵化器的价值=好项目的数量X项目的评价价值
- 创业项目的核心需求=孵化器的核心工作。
- 孵化器的核心工作=如何在非常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帮助项目成长。
- 同时,孵化器的瓶颈=核心工作人员(合伙人或导师)的时间经历。
- 在国内做好一家互联网创业孵化器主要从孵化(如何运营)、投资(如何盈利)、扩张(如何复制)几个方面来探讨了孵化器的不稳定与分阶段运营。
- 孵化器与创业者、投资人之间的具体关系,孵化器的作用更像是在促使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和投资阶段匹配起来的同时,也在共同与创业者成长。
启示
《如何定义孵化器》给我的启示:不管在什么的产品中、什么样的团队中、什么样的公司中、什么样的体制内会做出什么样的结论都有据可寻。
- 比如,如果是财务背景的VP来引导公司内部孵化器,那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毕竟财务的逻辑更适合项目的中后期项目投资,而孵化器则是早期项目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方向上也好还是资源投入上都会与项目本身的需求会有所偏差。
- 再比如,创业项目(不管公司内部孵化还是独立外部孵化)与个人的成长是挂钩的。通俗的话讲,如果项目遇到了瓶颈,有时候也是创始人遇到了瓶颈,这个时候则需要创始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对于这个项目的全身心投入以外,也要花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
- 另外,关于资源问题,从0到1的过程很痛苦,虽然我不相信那种0投入可以做成XXX,但我相信互联网给我们找到更多资源的机会。创始人(项目负责人)似乎如何给团队指明方向则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至于怎么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其实在于决心。
- 最后,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人生的孵化器,时间就如投资人的货币,工作也好、家庭也好,这些都是孵化器的空间。而我们则是在这个孵化器中的创业者,也是这个孵化器的运营者,不断切换身份去达成一件件难以置信的目标。
建议
作为非业内人士,一口气看完这本书,主要还是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干货太多了。这会带来几个影响:
- 看完之后,我无法通过案例来回忆这本书的内容(这是是我的习惯问题),只能通过目录翻阅。
- 既然是一本像辞典一样的孵化器百科全书,要是有个关键词附录就好了呢。(或许是因为宝宝的信息量太少了)
我依然推荐这本书给正在工作的你
对于只是在打工的我们,通过该书可以正确理解老板的辛酸苦辣,可以正确理解我们的工作有哪些不足。哈哈哈哈哈~
- 任何项目都像在创业,其中孵化器的运营思路可以给我们借鉴。
- 如果你不想打工并且自己当CEO了,那更要看这本书了,毕竟你与孵化器、投资者的关系这书里都有。
最后
感谢梅老板在315赠书,这本全是干货的书绝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