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儿子骑着扭扭车在客厅转圈:"妈妈我们出去玩吧!"我说:“好。叫姐姐放下手机,我们一起出去。”女儿无动于衷,依然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我灵机一动:"走,有偿运动!"
"多少?"女儿突然从屏幕里拔出眼睛。
"50。"
她弹簧般跳起来:"彳亍。"
"啊?"看我一脸茫然,她抓起我的手掌,指尖轻轻划过:"彳——亍——"
"这不是'行'字吗?"新型的网络词?女儿已经哼着歌去换运动鞋。留下我对着手机键盘研究这个会分身术的汉字。
儿子骑着红色自行车欢快的在前面开路,橡胶轮子在破损的的水泥路上咯噔咯噔响。女儿挽着我胳膊说起班里的趣事……来到老核桃树下的小拱桥前,自行车突然变得笨重起来。
"妈妈来推我一下!"儿子奶声奶气地喊。我刚迈步,女儿拽住我袖口:"让他自己下来走。"这句话像桥下的溪水,突然冲走了我惯性的反应。我收回去迈出去要帮忙的脚,和女儿同步对着儿子:"自己推着走吧,我在后面给你加油吧!——加油,加油!!"
看着他身体前倾,费力的蹬着腿。小脸憋得通红,膝盖几乎要碰到胸口地使劲,自行车纹丝不动,只好下来推着上了桥面。登顶那刻,他回头冲着我喊:"妈妈。我厉不厉害?我自己推上来的!"女儿悄悄捏了捏我的手。此刻我忽然懂了,原来养育孩子就让他自己尝试和感受。妈妈差点让我们没发现你原来这么棒!
返回家的路上,儿子仍然在前面开路,再次来到小拱桥时,他没有再喊我帮忙,那是他正在书写的成长轨迹。而女儿教会我的"彳亍"二字,或许就是为人父母最该学会的节奏——慢慢走,慢慢放,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走出属于他们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