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者松浦弥太郎先生,17岁高中辍学,做过咖啡店店员、搬家工人,发过传单,干过保洁,甚至还做过建筑工人。
一句英文也不会的松浦弥太郎先生怀揣着梦想出国旅行。在美国,他遇到了书店文化,因而有了做图书生意的想法。
27岁,他靠卖旧杂志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经营日本第一家移动书店。35岁,他创办COW BOOKS。40岁,他出任《生活手帖》的总编。49岁,他卸任总编,闯进IT行业,在美味健康担任CEO。
无论是作为基层员工,还是公司老板,松浦弥太郎先生都会把自己定义为“生意人”, 把自己的工作当作做生意来经营,总是做超越他人期待的事情。
恰是因为注重自我经营,松浦弥太郎先生才能从一个平凡的起点出发,活出了自由富足的人生。松浦弥太郎的一生有哪些可供我们复制的原则呢?
最近,读了松浦弥太郎先生的新书——《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后,我才发现,经营自己,松浦弥太郎先生做了这三件重要的事:培养经营者的思维,做好自我预期管理,不沉溺于失败之中。
01培养经营者的思维
即便只是一名公司职员,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经营者思维。经营者思维能够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
稻盛和夫先生在创办京瓷之前,曾在一家绝缘瓷瓶公司从事新型陶瓷研究工作。这家公司不但研究设备陈旧,而且由于经营不善,亏损多年,经常拖欠员工工资。
即便如此,稻盛和夫先生依旧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并经常反问自己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明天的工作。甚至细心到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思考都记录下来。
正是这种主人翁的心态和看似不起眼的习惯,让稻盛和夫先生从一名研究者变成了经营者,先后创办了京瓷和KDDI。
我曾经在大厂工作过,大厂里有一项日常工作就是写日报。有段时间,我极度反感,总觉得日报是写给别人的。
如今做了自由工作者的我,为了提高效率,会抽时间研究如何记录时间花销,写反思日记。甚至为了写反思日记,读了不少相关书籍。
同样一件事,思维不同,结果也不同。培养自己经营者的思维,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工作,乍一听像是企业文化洗脑,实则不然。因为工作不但是我们谋生的工具,更是我们精进自己的平台。
02做好自我预期管理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黑天鹅事件频发,时不时的裁员风波让我们学会了拥抱变化。这其中不乏无奈,同样是拥抱变化,怎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快乐地拥抱变化呢?
我认为就是做好预期管理,正如松浦弥太郎所说的,“不要因为想到了糟糕的情况就变得不安,请将它当作“某件事情”去接纳”
前些天,我答应帮一位姐姐开户。恰好当天,我又接到医院的电话,要我去医院和主治大夫沟通。主治大夫下午一点半后出诊,而我需要在同样的时间到顺义办理开户手续。算了下时间,两件事无论如何也调不开。
答应姐姐的事,我不想再拖,更何况之前就因为居家隔离耽搁了一次。于是,我决定利用好大夫和医生的电话沟通,第一时间去顺义。200块的挂号费,两件事就不再有时间上冲突,不用失信姐姐。这笔生意做得划算。
开户倒是办理的顺利,但到了和主治医生沟通的时候,医生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不断地发出“嗯嗯,我得知道了”的声音。我提前准备好的理由都没说完,医生的“敷衍”让我难过极了。我甚至怀疑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白白花了200块钱。
事后复盘我才发现,我的决定不但没错,相反在当时是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个决定让我不用失信去朋友。与此同时,我还节省了等待的时间。我也并非是情绪管理出了问题,只是睡了一觉,这种难过就消失了。
我真正的问题在于预期管理,我对主治医生有了过于美好的期待。潜意识中认为,我通过主治大夫平台挂号,比普通号贵出几倍,主治大夫就会耐心听完。实际上,一方面,我曾经领略过对方的“敷衍”;另一方面,作为医生,的确有着超负荷的工作量。
基于这两点,做好预期管理,才能遇事不、处变不惊,更不至于陷入难过的情绪里。
03不沉溺于失败之中
不知道你有没有因为做了一件错事,就耿耿于怀?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脑子里时不时冒出这件事,而一想到这件事,又会内心愧疚,责怪自己没有好好表现。
年前,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高净值客户。我准备了许久,终于去见了面。沟通结果却不如预期。
我自责了几天。一会觉得浪费了资源,一会纠结自己是不是没有准备好,一会又觉得对不起帮我介绍客户的朋友。
后来,我就试着把整个过程梳理了一遍,把可以改进的点统统写下来,补充到自己的“知识库“中。这样一来,那种自责感竟然慢慢地消失了。
的确,无论是失败还是反思,这个过程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不用逃避,感受这份痛苦,告诉自己这是破茧成蝶的痛苦。我会有冥想来处理这种痛苦,效果竟然不错。
正如松浦弥太郎先生说的那样“应该去行动却瞻前顾后,明明有想法却不能落实,对曾经的失败耿耿于怀,这样的人大概都过于在意失败。“
太在意失败,除了给我们带来自责以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其沉溺在失败的痛苦中,不如把事情的原委写下来,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观察和反思,看看有什么可以精进的地方。
是的,抱抱自己,和痛苦说“拜拜“。
打工人如何经营自己?首先要培养经营者的思维,拥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其次做好自我预期管理,以不变应万变。最后,即便失败了,也不必沉湎于失败的痛苦中,倒不如把失败编成段子,然后去工作。
松浦弥太郎先生在《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一书中将自己定义为“生意人”。我认为,无论是生意人,还是打工人,其精进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那就是用心做好自我经营。
借用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愿我们永远都有拥抱变化的勇气,带着骄傲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