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口袋书《稻盛哲学和阳明心学》。
稻盛和夫主张将“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问题作为基准,而且要在利己的同时做到利他。其实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即是天性,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根据“作为人,何谓正确?”告诉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即跟着良知天性做,即为“敬天”。在利己的同时又要做到利他,也就是“爱人”,加起来就是敬天爱人。
王阳明主张“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吾性就是自身天性,天性即良知。想成为圣人,自己的天性就够了,不需要到外部事物学习。也就是“致良知”。圣人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只不过是一些平凡的人。他们的著作《论语》《道德经》也广为流传,但是读完了这些书就能成为圣人了吗?书中讲的道理,你不明白吗?你也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德准则,但是要做!说到这里,我要说的是“吾性自足”,不需外求。
那我们明知道这些道理,为什么成不了圣人呢?那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知而不行不是真知。只要遵循自己的良知,并付诸行动,你就是圣人。想想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是不是经常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背良知呢?
敬天爱人致良知,知行合一成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