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戒断反应”煎熬难忍的一天。整日沉浸在“失去”的氛围中,脑海里不断闪现出离开了烟之后的种种“窘境”,与之对应的就是抽烟所带来的“快感”,但其实点燃烟的那一刻又开始后悔了。紧接着变成了懊恼。排除掉睡觉的时间,也不过是几个小时而已,九点到十二点,总共不过三小时,这就坚持不下去了。真是一言难尽啊!
说白了是,它的痛苦都不是真的,却又如此不容忽视。我就猜想,大概是头脑喜欢“眩晕”的感觉,就像酒会上瘾很可能是喜欢“微醺”的感觉。那样就不用思考了。这一点都不稀奇不是吗?人为了避免思考可以做任何事,如果这件事本身就是奔着“避免思考”去的,那就更容易做到了。
好吧,我承认之前是我说话太大声了。
诚然,我们都不怀疑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是真的吗?当我抽完今天第一支烟的时候,我表示怀疑。因为那一刻的眩晕,在头脑里“爆炸”,直接就让我有点站立不住了。紧随而来的头昏眼花更是让我浑身难受,简直坐立不安,躺着都不得安宁。那一刻,绝望了。
完了,彻底摆脱不了吗?
我很想否认,并且肯定地否定,大声地否认。然而,我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来。因为大脑不允许,是的,大脑始终不受控制。
我们的行为可以被控制的前提是大脑是能够被自己约束好的,如果大脑不配合,那么,行为也将因此失控。我将此称之为“失控”,是因为确实它很让人不适,毕竟无论是“安全感”又或“秩序感”,还是彻底的“混乱感”,最终都还得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说白了是日常的建构还是不够稳定,不够安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自己并非足够在意生活,以及,身体“太好”了。
就很多人可能都听过那种一抽烟就咳嗽,或者干脆就是抽烟就浑身不舒服,又或身体状况压根不允许抽烟,这种惨痛的代价和教训让人们不得不“戒掉”。有十足的正当性,并且作为成年人的担当就该如此,加上责任感和各种道德感,就一定是要与之反抗到底的。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但其实,我也会身体“不适”,一旦停止抽烟就会开始鼻涕往外涌,连连哈欠,妥妥一副“瘾君子”模样。就真的很“衰仔”呀!
包括说,一旦不抽烟,精力和注意力就直线下降,连基本的“写字”都写不好,歪七扭八,怎么写怎么看都不对劲。就好像没法稳定自己的手,更没法稳定自己的心,如此,“字如其人”,状态可见一斑。
就可能还是高估了自己,又或压根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事本来就不该追根溯源,最好就是啥都不想,与之相关的一切都不去沾染。但人就这么的“贱”——越是不让干什么就越是非要干什么,什么好奇呀,求知欲呀,在我看来,说白了就是想撇清自己的原因,最好是将一切归结为外部原因,其它因素。比如,是因为大家都抽烟,是因为坏习惯,是因为自己没有更在乎的事儿,还比如自己不够忙,不够有钱,不够“绝望”,就各种不好的倾向引导,好像非得比较一番,好通过比较让自己能够更加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好。就像中等生老喜欢和差生比,倒像是立于不败之地才可以有的放矢。要是优等生要与你比,倒像是在故意针对。就同样的一套,到了自己这儿就“双标”了,然后还要来一句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就有意思吗?反正我觉得挺没意思的。
我现在可仇恨自己了,以至于我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做不好就干脆不做,不做自然就什么做不了咯。心里这么想着,真实情况又何尝不知道呢,不想做,不去做,不去做然后就更学不会,学不会是因为不想学,不想学是觉得自己学不好……就老是拿一个并不存在的“标准”,自以为那才是符合自己的标准,死死坚持着,倒像是为了所谓的脸面、尊严在进行着“负隅顽抗”。就挺傻的。
我告诉自己,先停下来,等自己状态恢复了再去做事儿吧。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劝慰”,别着急,慢慢来嘛,一点点控制好了。但真的是因为“心急”吗?不能说的。因为越是争辩就越加证实了。可什么都不说吗?我是说,真的停下来什么都不去做就会有所改变?反正我是不敢如此天真,毕竟,该自己承担的终要自己去承担。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不怀好意”的想法是怎么被允许出现的。无非是自己也有很多地方做不好,总有做不好一些什么的时候,要是能够看到别人也表现出这么一幕,那么自己的“做不好”似乎一下子就有了正当性,继而情有可原。很多时候我们说见不得别人好,又或不愿意出手帮忙,去鼓励,去安慰,去疏导,以及去引导什么的,也有这方面的潜在动因。当然,我更倾向于是避免沾染因果,也就是说不介入。归根结底,这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就算扭转过来也只是正常状态,这个回报率太低了。再加上能够做到“知恩图报”的少之又少,何必冒险、还可能吃力不讨好呢。就但凡明智一点,顶多就是观望。
再有就是,可能也确实没有该方面的经历,体验和困扰。很多人要远比自己所认为的更有实力得多,他们早早就刹车,早早就停下,早早就远离并且甩开。他们并不缺这方面的“教训”和“教育”。听他们的可能不仅没帮助,反而给自己增添更多的压力,兴许他们知道又或不知道,但自己是要有数的。寻求方法、帮助,包括借鉴、学习,最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没那么绝对和唯一,尤其是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就未必了。如果孤注一掷、赌上一切,非得去较劲,然后短时间内却有成效,但最终下来问题依旧没得到解决和处理不好,而且随着自己的“屡试不爽”,就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抗敏性”,继而失效。最终,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甚至陷得更深了。
我都经历过,毕竟也不是第一次经历,甚至之前还有所成效。就是和自己对抗到底,然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就开始得意忘形,甚至忘乎所以,结果是又无法自拔了。这当然不能怪别人,只能说人很多时候可能确实会很容易陷入“自证”的陷阱,这是存在决定的。包括很多人的爱其实也是对存在的回应,爱自己是如此,爱别人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一般人无从觉知罢了。然后,如果遇到的是良人,得到良好的引导,最终踏上正途。而大多数时候,都很容易被自己给破坏,给误导,给欺骗,继而功亏一篑。也是经历得不够多。
就像昨天说我妹妹一样。昨天我妹妹回家了(打暑假工,休息时间),她在和狗子玩耍时被狗子的爪子给抓伤了。然后就开始怕这怕那,一下子问我,一下子问医生,还可能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而无从分辨),我就说,如果抓破了出血了,可能存在破伤风风险;如果狗子本身是携带病毒的,则有“狂犬病”风险。这两者都不成立,所以,简单处理一下就好了(只是抓了两道红印子),涂点风油精啥的,或者红花油,又或拿清水冲洗一下(不构成任何就医指导哈,有问题还是咨询专业医生或去正规医院检查……就避免麻烦的“自保”,都能理解吧)。当然,主要也不是说这个,而是我后来想到,她老是这样一惊一乍的,就表现得很“惜命”,我就说,要不干脆去学医好了。这样一来,就不至于动不动就自己吓自己了,而且还能遇到各个专业类别的同学,各个专业领域老师,可以直接请教,多方便啊。就关键是吧,人好像总是表现得和自己所关心、在乎的往往背道而驰。比如她也习惯不好,经常熬夜,不注意锻炼,不懂得劳逸结合,甚至有时候特倔强,各种盲信。我就说,多学知识才行啊,这样能够多点自信和从容,也少很多大惊小怪、少见多怪,而且,没知识文化的话就会给人一种很好骗的感觉,就很容易受伤。尤其是女孩子。
我也不知道她听不听得进去,就“事不经历不知难”呗。我当然也理解。我是说,好不容易从学校出来,肯定都不会马上去学习什么的,或多么知道要什么的,就那种一出社会打拼后发现学习才是“更轻松”的真相,并且还能够去实践,去回过头去学习,这样的人还是少数。
就像我现在的状态如此差劲,换作一般人可能就放弃了,而我则坚定地认为:“恰恰是在迟疑要不要放弃的时候,才是这段路真正的开始。”
我当然不会在开始的时候“临阵脱逃”,事实上我也从来不觉得“戒烟”是多简单的事儿,只不过是很多成功的案例让我忽略了整个过程和他们的条件以及他们所花费的时间、所尝试的方法等。人嘛,往往容易目的性思维太强,结果性思维太强,然后还喜欢处处耍小聪明,就“偷心不死”呗(喜欢捷径的本能倾向,逃避思考的懒惰),私以为“逆推”或“反推”得出的结论就是“真相”。就说“逆向思维”,很多时候是拿来辅助和帮助自己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更全面的“工具”,而不是什么目的,或结果,或手段啊,就本身并无什么指向性,甚至连高明程度也和其它思维并无二致,其作用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殊途同归”的原理之上的一个“曲径通幽”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毕竟,如果可以,正念当然好,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当然好,包括说遵从“第一性原理”,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效,最终决定它是否有效的条件之一,也是主要核心,是每个人,再细化就是每个人的不同条件。就咋说呢?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还得继续呀!
就像生活得继续,追求得继续,包括“不再抽烟”当然也是如此。既然遇到,既然意识到,既然已经有所发现,这已经是很大的一步了,接下来就是发现更多,去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更多,直到它不再成为问题。
就“预则立,不预则废”呗。就算被说是“又当又立”,那也没什么的。毕竟只是阶段性而已,未来的路还长着,且行且走着瞧呗!
以上,祝大家走正道,存正念,得正果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