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和学友们一起共读了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这本书以后,一直没有在校园实践的机会。终于在今天参加了年级组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能深入课堂好好地实践一番了。
进入教室,在选择座位时,我想到了陈教授说的课堂观察时,听课教师要“从旁观者走向助教”,听课的同时也要深入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不能像以前一样只坐在教室的最后观望,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
于是我就选择了一个比较靠后,但又贴着学生的位置。刚想坐下,又想到观课议课时要“体现学生关怀”,在关怀与帮助身边学生的同时要“与学生建立相互接纳和信任的关系”,而且书中有明确的案例指出,观课教师在选座位就坐前最好征询一下学生的意见。
于是我问了一下身边的学生:“我可以坐在你身边吗”?结果那个小男生一用书捂着脸笑着,不说话。于是我又问了一遍:“我可以坐在你的旁边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坐,如果你觉得不可以,我就不坐在这里了。”但他还是笑着不说话。他的同桌很活泼可爱,笑着对他说:“你快点回答,可以!老师要坐下。”但是那个小男生还是在笑,并不说“可以”。很明显,他不想让我坐在他的身边,于是我就走到他前面的女生那里,问:“我可以坐在你的旁边吗?”那位女生微笑着同意了。心里想着,幸好问了一下,原来还真有“不愿意”的孩子。
想着观课老师要给学生好的示范,我坐下后就开始认真地听了起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确实深入学生能够观察到一些自己以前看不到的问题。比如说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小女孩,她听课特别认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也会小声地跟着回答,但每当要举手发言的时候,她就不举手了。特别是老师让孩子们仿写句子的时候,我看到她在书的空白处写了几个很优美的句子,但是老师让同学起来分享的时候,她也没有站起来。于是我小声鼓励她起来分享,她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不想起来。当老师让学生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时,有学生提到了《游园不值》这首诗,但学生有的不会背,有的忘记了。而坐在我身边的小姑娘小声、流利地背了出来。我再次鼓励她回答。看得出,这次她有些“跃跃欲试”的想法,但终究还是忍住了。到了最后,也没好意思举手。一节课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终于在课堂的最后,仿写最后一句话说拟人句的时候,她勇敢得起来说了一个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称赞,她的脸上也流露出了满意的表情。看到她终于有勇气回答问题,我的心里也暖暖的,原来听课教师的作用这么大,我们真的可以协助授课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生的学。
看到身边的这个小姑娘学习特别认真,但却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我忍不住去思考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看得出她有点害羞,所以对她来说,起来回答问题是需要勇气的。在听课的时候,我多次鼓励她,她便能产生勇气,起来回答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平时要多鼓励那些腼腆,内向的孩子,多鼓励,表扬,他们一定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爱,慢慢地一定会越做越好。
在观察课堂的时候,我还注意到有几个小男孩的注意力始终不在课堂上。比如说,坐在那个小女生后方靠墙的那个小男生。整节课,他几乎都是在低着头,手放在桌洞里不知道在掏什么。因为离的优点远,我不方便小声提醒他,我便看了他好几次。期间,他都没有发现我,直到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他终于和我眼神交汇了,然后他才不好意思地举起了课本,读起了书。
就这一节课的认识来分析看这个小男生上课走神的行为。我想,一方面是和这个孩子本身的性格有关。在课前他鼓励那个小男生同意让我坐下,看到别的老师不怕,这说明他很勇敢,很活跃。所以,这样活泼外向的孩子坐不住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因为后面听课的教师占据了教室后端的位置,所以讲课的老师大部分的活动范围都在课堂的前方。也就导致她没能巡视,兼顾到后排的学生。加上他的座位靠后并且靠墙,他自己一定觉得自己处于老师的视觉盲区,老师不容易注意到他,所以才放心大胆地走神。这启示我们如果是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深入到课堂中间,变换自己的站位。特别是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应该前后左右都转一转,提醒一下那些容易走神的学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当然这种现象也很正常,一堂课无论老师讲地再生动有趣,每个班级里,每一堂课上,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在状态。可见,老师想方设法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来,确实是非常重要。
在听课结束以后,坐在我旁边的小姑娘主动和我挥手告别。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不仅是她,她的同桌以及坐在他们后面的那两位男同学也都在跟我挥手告别,就好像我们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了。
仅仅是照猫画虎的这样一个微小的举动,也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践行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观的好处。确实,只要老师肯走到学生的身边,尊重、关心爱护他们,真心地帮助他们学习,和他们交流,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师生关系就会处在一种融洽、润泽的状态。和被听课班级的学生短时间内能形成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感觉和收获我还是第一次得到。
陈教授说“关怀学生的理想境界,就是观课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确实,能被学生认可如朋友一般,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这种美好而宝贵的感觉,我也体会到了,今天我也露出了不被其他教师理解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以后还要通过不断阅读学习,实践体会,在观课议课中收获幸福成长!
2023.2.22写
2023.2.26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