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答中我就说过,沟通和表达是产品人员的必备素质。一款产品在任何一个阶段和环节,都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和资讯工作,这也是产品日常工作中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处理的而且很必要的事情。这其中开会,就是一个很常见的沟通方式。那么,如何才能牵头开一次高效的会议呢,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方法。
第一、会前沟通准备工作。
想不到吧,第一步竟然是会前沟通。常规的准备工作肯定是要做的啊,比如预定会议室,确认会议时间段。而且我在这里强调的肯定不是这个,这个最最基本的职业习惯。
我要强调的是“和与会者讨论会议结论和方案并在会前达成一致”。
是的,就是这个。有人说,这都达成一致了还开会干啥。其实不然,会议时间是你占用所有参会者的时间,所以尽可能的压缩再压缩这个这个时间。在会议上才开始说事情,然后讨论,扯皮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导致会议时间不可控。尤其是在跨部门会议上,常常会让会议陷入尴尬境地导致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所以,会前确认并达成一致意见是最是的会议变得高效的最直接方式。会议你可以想象成“宣布一项大家都已经在会前达成一致的事情”在,主要起到在公开场合让主要负责人表态和公示的作用。没错,会议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公示。
当然了,会前沟通也要选对key。关键人物的达成一致会使得下一步的执行变得更加顺畅。比如BOSS,市场部负责人等等。
有同学评论区留言了,会议确实有很多类型,以上讲的只是达成某种关键性内容的一致的会前沟通,止于繁杂的细节问题在面对多个对象时,还是需要统一给出解释和介绍,提高效率。
第二、想清楚会议主题和邀请人员。
这一步实际上与会人员都清楚要开一次什么样的会议了,心里有了结论。但是作为组织者还是需要和大伙正式的说下: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只会什么重点,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言简意赅的做出表达。
邀请哪些人呢?相关块面的负责人肯定是需要到场的,他会根据会前沟通的事宜选择相关的人员参会。如果这只是一个进行中的需求迭代,一般只需要只会负责的研发人员即可(这种需求变动也不必要上升到召开会议的高度)。这个时候各块面相关负责人挨个做出表态,并交由具体研发人员进行确认,或者确认评估时间等。
这样的会,表面上看起来如此顺畅,似乎所有人都能开,但是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这背后的沟通和分歧和达成一致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啊。
第三、会后邮件纪要,跟踪进度。
会上答应的相关事项,和时间进度等结论,需要邮件抄送各位参会者并公示给领导。随后就进入漫长的进度跟进和落实阶段了。当初答应的就该不折不扣地完成。有人说过,产品经理输出的是A,到了交互变成B,到了设计成了C,研发变成了D,alpha,beta轮测试之后可能又变成了E,上线于是成了F。“论需求的自生自灭”。
最后,如下链接可以引导你去看产品问答的其他内容:
Q4(下):从一个想法到一款线上的产品,这中间都有哪些岗位,做了哪些操作?
Q4(上):从一个想法到一款线上的产品,这中间都有哪些岗位,做了哪些操作?